发布时间:2024-08-27 15:56:01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一直以来,中国何时能够诞生媲美跨国药企的Bigpharma引发业界遐想。在传统大药企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和国际化战略下,这一目标越来越近。近日,恒瑞、科伦、石药相继发布最新业绩,增长可圈可点。
创新药成增长引擎
最新数据显示,恒瑞医药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实现营收136.01亿元,同比增长21.78%;净利润34.32亿元,同比增长48.67%。其中,二季度业绩增速更为显著,净利润同比增长92.94%至20.63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创新药收入达66.12亿元,对外许可收入1.6亿欧元,两项创新收入总和占总营收比重过半,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目前恒瑞已有14款自研创新药、2 款合作引进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据科伦药业业绩快报披露,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8.27亿元,同比增长9.52%,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28.24%,创下历年同期最佳。作为老牌企业,科伦药业已实现“品”字型架构运营平台(科伦药业+川宁生物+科伦博泰),多板块实现协同发力,利润增长超出预期。
石药集团业绩则较为稳健。上半年收入总额为162.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32.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虽然原料产品和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有所下降,但成药业务保持稳定,收入135.49亿元,同比增长4.8%。目前石药集团共有逾60个重点在研药物已进入临床或申报阶段,其中7个已递交上市申请,19个产品(22个适应症)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看来:“一些仿创结合的大型企业,如恒瑞、正大天晴、先声等,创新药销售占比提高,新药管线日益丰富。”
数量导向进阶质量导向
国家层面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医药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有行业专家指出:“创新研发是推动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政策层面高度重视,引导改变国内研发赛道拥挤、靶点同质化、适应症集中和紧缺共存的现状,中国新药研发已进入2.0时代。”
大药企的创新业务正从数量导向转为质量导向。恒瑞医药强调,研发策略以“新、快、 特”为主要宗旨,坚持“差异化”,加强源头创新。坚决淘汰低竞争力的me-too产品,力争使First-in-class及Best-in-class的高质量、差异化产品成为未来研发主体。
天风证券研究所医药首席分析师杨松认为:“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集采等政策推进,众多传统制药公司积极向创新药研发转型,石药集团、科伦药业、三生制药等公司下设创新药平台子公司,主要负责生物类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年来,创新研发成果逐步兑现,多款上市药品为销售收入增添新动力。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能力已经从量变到质变,靶点差距持续缩短,新技术领域优势开始显现,带动企业国际化加速。恒瑞、石药、中国生物等公司授权‘出海’加速商业化价值兑现。”
对于未来主要业绩增长点,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在今年5月曾表示:“过去的十年,(科伦药业)已完成了最困难、最昂贵、最有意义的基础性工作,该干的事儿都干了,所以未来是光明的。”
王学恭则表示:“目前亟需培育新的增长动能:一是,面向国内大循环,要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用药结构升级,提高创新药在产品结构中的比重,提高技术创新的贡献率;二是,面向国际大循环,要丰富出口产品组合,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