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13 10:07:17作者:吴金华来源:医药经济报
据悉,今年不少地方的医学定向委培生分数线大涨。如浙江省丽水学院的定向医学生招生最高分达到661分,这是该校录取到的第一位位次号进入浙江省前10000名的考生;温州医科大学的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全部在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595分)上,最高分达到了654分;杭州医学院面向46个县(市、区)定向培养基层卫生人才,录取最高分达到了642分。这也折射出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新中国建国以来医生培养模式中有所体现。
建国初期,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在农村,“赤脚医生”应运而生,赤脚医生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模式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和推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老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医学院校毕业生需求大增,医学院校得到快速发展,招生明显增多。这个时期的医学生培养主要以院校医学理论学习若干年(卫校四年、大专两年、本科四年)和临床实习一年为主,毕业后到医院可以直接上岗行医。一大批中专生、大专生作为主力进入县乡基层医疗机构,而本科生则大多留在地市级以上医院。
进入21世纪后,国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高校扩招,医学院校也迅猛发展,招收的医学生数量也大幅增长。加上覆盖全国的医保体系建立,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得到极大释放,由以往的可看病、能治疗,转变成了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这一需求促进了医生培养模式的变革。再依靠过去的院校培育直接进入临床服务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老百姓日益高涨的健康需求。参考发达国家医生培养模式,我国近些年逐步在全国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人才的培养转变成以本科教育为起点,即目前的“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目前国内医学生培养的主要学制,包括五年的本科学习和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种模式旨在培养具有较高专科临床水平、临床科研素质及一定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的“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医、教、研全方位、立体化、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
规培对医务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但是又伴生了一个难题。经过8年学习的医学生更愿意留在大城市、大医院,较少主动回到基层。
面对原有的乡村医生老龄化,基层卫生人员有可能出现断层现象。有关部门及时出台了基层医学生定向委培的机制,针对性为基层提供订单式培养模式,保障基层有“新鲜血液”的补充,强化基层卫生队伍。这一培养模式得到基层和老百姓的肯定。从2024年不少地方医学规培生分数大涨就可见一斑。
从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到卫校生、大专生、本科生,再到“5+3”的规培生,医生培养越来越专业化、规范化,这些培养模式的实施,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期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