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紫苏叶芳香发散

发布时间:2024-08-07 19:54:26作者:安安科普来源:医药经济报

紫苏,原名为苏,又名红苏、赤苏等,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通常将叶背腹面均为绿色者称为白苏,而叶背为紫色者称为紫苏。

功效主治

自宋金时期起,紫苏药用便有记载。据《本草图经》所述:“其茎并叶,通心经,益脾胃……气方中多用之。”《药性赋》中也提到:“消痰下气开胃用叶。”

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紫苏的不同部位被明确分类和记载:“紫苏叶”为紫苏的干燥叶,“紫苏子”为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紫苏梗”为紫苏的干燥茎。这三味药材的功能主治各有侧重。

紫苏叶主要用于解表散寒、行气和胃,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症状;紫苏梗则具备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的功效,适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等情况;紫苏子则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可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症状的治疗。

化学成分

目前,紫苏已被分离鉴定出几百种化学成分,大致分为挥发油类、黄酮类、酚酸类、多糖类、三萜类和甾体类等。其中,紫苏挥发油又称紫苏精油,是紫苏的重要活性成分,也是其特殊香味的来源。紫苏叶或紫苏梗都含有多种挥发性成分,主要类型有萜类化合物、芳香类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苏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过敏、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抗抑郁、改善脂肪堆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等药理效应,为紫苏在医药和保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药食两佳

紫苏是药食两用之佳品,在食品和药品中都有广泛应用。目前,市面上的解表散寒类中成药,如藿香正气类药物(口服液、软胶囊、滴丸)、感冒清热颗粒和杏苏感冒颗粒等均添加有紫苏提取物。

紫苏叶除了供药用外,还可作蔬菜、香料以及代茶。在亚洲美食中,紫苏尤为常见,无论是日本的寿司、生鱼片,还是韩国的泡菜、烤肉,紫苏都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紫苏叶用盐渍或酸梅卤渍后可当腌菜食用,紫苏叶和肉类同煮时能有效提升肉类的香味。此外,河鲜、海鲜与紫苏同食既能增香去腥,又能解鱼蟹寒凉之性。紫苏子榨出的油(苏子油)富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结语】 紫苏全身都是宝,既是餐桌上的美味,又是流传千年的名药,有“东方香草”的美誉。紫苏叶芳香发散,日常应适量食用紫苏,避免过量,特别是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


参考文献:

1.张良琦,李文姣,肖美凤.紫苏不同部位活性成分比较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3,48(24):6551-6571.

2.李春艳,许琛,鲁鹏飞,等.药食两用植物紫苏的名实考证[J].药学实践与服务,2023,41(3):173-176.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