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翟文国:内窥镜发展创新先行

发布时间:2024-07-17 15:22:24作者:李嘉琪来源:医药经济报

内窥镜是临床中常用的医疗器械,是内、外科精细检查和微创治疗的必备工具。其发展经历了从硬性光学内窥镜到光导纤维内窥镜,再到电子内窥镜的过程。

医疗器械更新迭代,离不开众多业内人士孜孜不倦的探索,深入产学研实践,推动创新落地。

打破一次性内窥镜壁垒

医用电子内窥镜是一种集光、机、电等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传统内窥镜因重复使用,存在清洁消毒难题及潜在的交叉感染风险。一次性电子内窥镜具有减少感染风险、降低清洗和维护成本、提高操作效率、保障质量和性能等优势,但其高昂的成本是当前发展面临的行业壁垒。

北京华信佳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翟文国作为医用电子内窥镜领域的技术专家,多年来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深耕细作,带领团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了结肠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一种带磁力助力的内窥镜用操作手柄及内窥镜等多项技术创新,并成功申请了多项核心发明专利技术,为电子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基于上述一次性医用内窥镜的难题,翟文国带领技术研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将电子内窥镜设计为操作段与可抛弃式插入段的分离式架构,通过插拔机制,实现了光、电、力的智能断开与无缝连接。同时,团队引入了新型水气系统,确保水气吸引管路仅限于插入段,彻底隔离操作段。

这一设计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更以其无交叉感染风险、使用简便快捷、节省临床成本等优势,使一次性电子内窥镜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推动了内窥镜技术的革新。

深入产学研结合实践

翟文国积极探索实践研制中的产学研检医合作模式,其和团队致力于通过与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共同推动医疗电子内窥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速技术创新的步伐,也为医疗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翟文国曾带领内镜技术研究团队联合国内消化科专家向北京市科技委员会申请了《创新型国产一次性内镜的系统性评价与拓展研发》课题,同时承担了《首都临床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的研究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作为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参与了本项目的研发工作。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怀柔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等多家三甲及基层医院作为分体式消化内镜的应用临床基地参与了项目的研发工作。

各级医院的临床应用验证了此款内窥镜不仅降低了操作门槛,简化了使用流程,还提高了病变部位的检出率,使得更多的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癌得以被及时发现并干预,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医院的内镜检查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内窥镜使用率的提高也促进了基层医疗团队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通过在实践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结合项目提供的先进培训资源和技术支持,基层医疗团队的内镜操作技巧、诊断准确率和治疗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翟文国表示,未来他将继续致力于医用电子内窥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开创更多前沿技术成果不懈奋斗。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