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17 14:59:17作者:罗小锋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上海市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医生至上级医院进修工作的通知》,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在岗医生,可结合工作实际每五年至上级医院进修3~6个月。社区医生应根据执业范围、个人发展意向,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发展等,可选择2~3个专科轮转。其中,全科医生(含中医全科医生)在上级综合性医院或中医类医院进修时,可突出急诊科内容,在急诊科连续进修时间不少于2~4周。同时,结合社区基本病种清单应用,定期开展社区服务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以及业务条线要求,参加社区基本病种临床培训。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医生的知识体系与医疗技术也需要持续更新与改进。进修作为一种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式,对于全科医生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综合医院里,全科医学的临床难题可以很方便地请到专科会诊,全科医生也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各专科医生进行交流学习,进步会相对快捷。因此,对于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而言,进修是很好的拓展知识的方式,对服务能力的提升也能起到很大作用。相信很多社区医生非常乐意参与,但进修对于社区医生而言,同样存在一定的障碍。
进修堵点
1.本职工作难以脱身。前年,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病房装修,病房的医生有机会出去进修。笔者原本安排了3个月骨科关于骨关节康复、骨质疏松等方面的进修学习,但因工作繁忙,难以脱身,进修计划因此搁浅。
2.进修方向与医生兴趣冲突。比如可能迫于科室业务发展需要安排了医生的进修方向,但医生对进修方向毫无兴趣甚至反感;或者医生没有很明确的进修方向;或者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单一科室的进修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等。
鉴于以上存在的障碍,笔者认为,上海这项政策固然好,但需要上到医院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医院领导、科室领导各个层面,下到医生个人,都能重视进修,并制定出可执行且灵活实用的进修制度、进修规范,才能将政策执行落实,并真正有利于提升社区医生的服务能力。
合力清障
1.制定可行的进修制度。有了可行的进修制度,科室层面能够提前合理地分配安排好工作,进修医生才有可能脱身于原本的日常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进修学习中。
2.带着问题寻找答案。作为一名社区全科医生,要想通过进修更好地提升服务能力,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临床问题进行挖掘与思索。当遇到问题时,要会收集及思考,并且尝试去解决,寻找到答案后,进行归类总结复盘。只有当进行了深入的思索总结之后,仍存在难以解决或者需要实际操作训练的问题时,才能在进修时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3.灵活安排进修科室。进修科室的设置可以不定在某一专科,根据情况,灵活安排一至多个科室,这样才契合全科医学的特点。当然,如果需要深入地钻研某一类问题,在1个专科甚至1个专业组进修3~6个月也是可以的。
希望社区医生进修这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真真切切地帮助全科医生不断成长,提升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并最终落实到为老百姓做好健康服务上来。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