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插秧种苗”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4-07-17 14:42:38作者:陈思远来源:医药经济报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商业化落地离不开耐心资本的支持和精准浇灌。今年,各地规模百亿元级的引导基金逐渐多了起来,被业内视为耐心资本代表的国资大量进入股权投资市场,代表着行业趋势正在形成。

执中ZERONE发布的《2023年全国私募股权市场出资人解读》显示,规模较大基金多为政府相关出资平台或国资设立的产业基金、引导基金或母基金。从出资规模来看,2023年机构LP(有限合伙人)出资中,政府资金累计出资7797亿元,占比接近六成。在政府资金中,出资最多的是政府投资平台,出资5224亿元,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出资超2300亿元。

2023年,政府资金LP投向基金数最多的前五个行业依次是先进制造、生产制造、医疗健康、汽车交通、能源环保。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更多行业支持政策的发布,创新药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当下正是“插秧种苗”的最佳时机。不过,耐心资本的本质是股权投资,依然要看投资回报。未来风险投资和创业者都将越来越“高精尖”化,高效、精益、顶尖者“适者生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一位专门研究母基金的专家表示,从母基金行业来看,国内引导基金正步入集群化、矩阵化的新模式。在这一阶段,引导基金不再局限于单一设立,而是构建起包括省级、市级甚至区县级在内的多层次引导基金集群,形成强大的合力效应。政府也逐渐从支持单一国资投资平台或基金,转向构建基金群的“航母舰队”,通过更加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引导市场资源流向产业发展与招商引资领域。尤其是基金群还呈现高度细分的趋势,既包括综合性、全周期的基金组合,还涌现了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的基金群,进一步提升了资源配置的精准度。

例如,总规模60亿元的生物医药(苏州)产业专项母基金,就重点投资创新药、医药研发、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合成生物学等领域;规模为215.01亿元的上海国投先导生物医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将重点投向包括但不限于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高端制药装备等生物医药相关领域。

如何高效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浙江金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钧分析认为,创新没有立竿见影的回报,它的特点是周期长和失败率高,因此创新领域的风险投资尤其需要关注成长性大于盈利性的耐心资本扶持。同时要发力耐心资本的生态打造,吸引和培育更多长期投资者进入创新投资领域。还有专家建议,一是要引导良性的市场投资秩序,防止造成“挤出效应”,同时确保项目筛选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二是要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协同和合作,形成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三是遵循市场化运作原则,不以资金的稀缺性为筹码施以过多非市场化行为干预,通过模式创新、人才建设、机制完善等方式着力推动产业基金高质量发展,让耐心资本更有信心。(陈思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