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让价格和疗效相得益彰

发布时间:2024-07-17 14:22:40作者:李德胜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多地相继发布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药品挂网采购和价格管理。如广东《关于开展部分挂网药品价格信息确认工作通知》要求药品生产企业确认价格信息,对拒绝确认或未操作的药品暂停挂网;上海《关于新增挂网药品医疗机构议价的工作提示》则明确了新增挂网药品的议价机制,要求医疗机构合理议价并上传相关议价情况,坚决控制上海成为药品“首涨地”;此外,福建《关于进一步调整部分药品阳光采购动态调整规则的通知》对部分药品的阳光采购动态调整规则进行了调整,包括新增挂网、竞价组调整、备案采购以及暂停挂网交易等方面。

今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在药品价格治理方面持续发力,在解决药价虚高、维护药品市场价格秩序稳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不少挑战。例如,如何确保政策的落实真正惠及患者,使药品价格治理不仅在经济上有效,更在临床上有益?

提升临床获益

在药品市场中,价格不透明、不合理竞争等现象普遍存在。通过价格确认和合理议价,可以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诚信经营、公平定价。随着市场环境和行业生态改善,诚信经营、公平定价的企业可以在药品市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价格治理并不是让药价向单一方向靠拢,既要治理价格虚高,也要充分考虑药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避免一些药品虽然价格降低,但质量和疗效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因此,药价治理不仅需要引入价格和竞争机制,还需与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相结合,确保降价药品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符合临床需求,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同时保障患者健康。

一些省份通过优化药品挂网采购机制,提高了药品采购的透明度和效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临床需求和药品经济性等因素进行科学议价和采购,提高采购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进一步关注药品在具体临床场景中的使用效果,结合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持续优化药品采购和使用策略,全面提升用药合理性和效果。

谱好“协奏”曲

上下同欲者胜。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与药品价格相关的工作,包括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谈判、挂网药品价格治理等。各省市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框架内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握指成拳”体现得尤为生动而深刻。笔者认为,接下来,需加强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综合考虑地方差异性,加强监督与反馈,形成互为助力的叠加效应,以夯实药价治理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加快构建药品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

各省市可以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加强区域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例如,华东、华南等区域可以建立药品采购联盟,共同议价和采购,提升议价能力和采购效率,避免价格差异过大导致市场失序。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价格和质量信息平台,实现各地药品价格、质量和疗效等信息的实时共享。各地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其他地区的药品信息,进行比对和参考,确保本地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由于地方差异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布和药品市场供需情况存在差异。例如,经济发达地区消费者可以承受较高的药品价格,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需要更多的价格优惠和支持政策,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确保药品采购和使用的有效性,还应考虑地方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对于某些地区药品供给不足的现象,可考虑引入外部资源,加强药品供应链的建设和管理。

各地在严实推进药品挂网治理和采购工作过程中,还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监测、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优化和调整措施,确保药品挂网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同时,广泛听取药企、医疗机构和患者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公众参与药品价格治理的讨论和决策过程,通过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