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跨国药企掐尖管线稳中求变

发布时间:2024-07-03 11:46:55作者:周雪雯 编译来源:医药经济报

转眼,2024年已过半。今年上半年,生物医药行业高额交易激增,但还没有一笔交易的规模能与辉瑞在2023年斥资430亿美元收购Seagen公司相提并论。

QQ图片20240703114623.jpg

50亿美元交易稀少

环顾上半年交易,诺和诺德以165亿美元收购CDMO大厂康泰伦特位列2024年上半年并购榜榜首,形成断层优势,其余交易均低于50亿美元。

强生BD负责人Nauman Shah观察,目前可以参与交易的公司或临床资产数量不如2023年。他分析,2023年参与大型交易的大药企可能仍在“消化”存量资产,没有多余的精力在2024年鲸吞大型标的。

许多公司都倾向于更温和的交易与合作关系,而非收购。尽管金融市场状况正开始改善,但是大型制药公司在谈判中仍占上风,而许多规模较小的公司面临融资挑战。

求稳更受青睐

Shah表示,强生正在其主流的治疗领域——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科学、心肺疾病和眼科寻找早期和晚期的资产,并将专注于50亿~100亿美元规模投资,而非250亿美元或以上。而对于早期项目,Shah透露强生的估价在10亿~20亿美元,例如强生以12.5亿美元收购了Numab Therapeutics AG的特应性皮炎Ⅱ期候选药物。

诺和诺德全球业务发展和并购主管John McDonald表示,公司虽然没有具体的业务发展预算,但也不太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更倾向于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诺和诺德的风险偏好与其所有权结构相关,其控股股东是诺和诺德基金会,不希望通过大型交易将基金会资产置于风险之中。

诺和诺德的业务发展重点在糖尿病和肥胖领域,其次是更常见的心脏代谢相关疾病领域,如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慢性肾脏疾病,以及血友病、镰状细胞病和其他非肿瘤性血液病等罕见血液病。

小企业应看性价比

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应该何时寻求额外投资?寻找合作伙伴或考虑出售资产或公司?这些问题总是取决于单个公司或候选药物的战略目标。罗氏心血管和代谢疾病(CVM)全球合作主管Enza di Modugno则指出,虽然小公司的金融市场环境正在好转,但并不乐观。她指出,在CVM市场,全球高血压和肥胖等适应症患者数量达到数千万或数亿,资金并非唯一一个关键考虑因素,潜在合作伙伴还需考虑诸如科学创新、市场需求、法规环境等情况。

在肿瘤学领域,虽然患者群体相对较少,但公司通常会针对多种肿瘤类型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多种组合方案开发候选药物,因此也是热门收购领域。

Susan Graf是多家生物技术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和顾问,她建议中小企业谋求肿瘤学合作前,应充分考量交易的性价比。“何时在肿瘤学领域开展合作非常依赖于具体情况,小公司必须从交易中获得超出财务范围的价值,因为来自大药企的前期现金收益是以小企业放弃授权资产的很大一部分财务回报为代价。”

快速掐尖临床资产

大型制药公司的业务发展总体上已经多样化,更重视免疫学和心脏代谢疾病等领域,对肿瘤学的关注度有下降趋势。

投资者也转移了资金,对抗癌药物的投资比过去几年有所减少。例如,生命科学孵化器机构Westlake Village BioPartners在2023年年中筹集了第三项风险投资基金,前四笔投资都不用于肿瘤学领域。

不过,该机构高级合伙人Mira Chaurushiya认为,这些改变呈周期性特征。10年前,靶向疗法在肿瘤学中不被看好,因为彼时疗效不够持久,适用人群较小;随后,业界转向免疫疗法(IO),认为其拥有更大潜力;接着,细胞疗法问世。在这一阶段,由于各种原因,许多IO疗法在后期临床试验表现不佳,因此业界研究重心又转移至靶向疗法和细胞疗法。

目前,细胞疗法研究又向自身免疫性疾病转移,针对肿瘤学研究的热度似乎有所下降。

罗氏和基因泰克肿瘤业务发展主管Visali Ramanathan则关注到当今标准治疗方法更迭速度加快对行业带来的影响。Ramanathan透露,罗氏在选择合作标的时,重点关注在生物学上有充分证据支持的靶点,并且更关注已经进入临床阶段、能在短期内对患者产生显著影响的项目。

德国默克肿瘤业务发展主管Gregor Fachinger则指出,公司正密切关注如何高效开展结构化合作,将合适的技术与对应适应症匹配,加快企业间合作、降低项目风险。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