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4 17:24:47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 发自上海来源:医药经济报
当前,中国医药企业“出海”热潮迭起,尤其是创新药“出海”,呈现产品、方式、市场多元化态势,但也面临地缘政治冲突、供应链回归本土化等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如何高质量提升“出海”速率成为行业关心的话题。
6月19-21日,第二十二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 2024)暨第十七届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PMEC China2024)在上海举行。在展会开幕前夕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与世界医药企业家高峰会上,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药企应当适时转型升级,通过整合与创新,塑造“出海”品牌药。
“出海”更趋多元化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了加快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创会会长邵明立指出,国际化是中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必然之路。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药贸易投资、创新药海外上市、海外授权交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药品监管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各国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的监管经验和模式,逐步走向趋同,共同发展。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4月,中国与全球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638.97亿美元,其中进口额295.63亿美元,出口额343.35亿美元。各主要市场均呈现逐步复苏趋势。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惠分析:“‘出海’在医药健康领域是一个高热词汇。产业国际化加快发展且方兴未艾,‘出海’的产品、方式和市场都更多元化。从产品看,中间体、原料药出口向特色原料药、高端仿制药转型,再到创新药国际化,‘出海’产品不断升级;从方式看,从最早的进出口贸易,逐渐发展到全方位、多层次地参与国际合作分工,体现在新药注册、全球研发、多中心临床、海外授权并购、本地化生产、商业化布局等各个方面;从市场看,目前中国医药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一带一路’沿线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国药企都有所布局。”
在他看来,近几年,各国愈发重视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人才、技术等方面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为我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和向更高价值链延伸带来挑战。
合作增强确定性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全球医药供应链、产业链回归本土趋势明显,外部需求正在缓慢复苏,面对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市场,企业如何调整国际化经营策略?
“目前的新挑战主要来自地缘政治导致海外业务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货币大幅贬值,影响支付能力。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和保护当地制剂生产。”法默凯医药董事长梁健表示,随着全球竞争格局改变,国际化业务面临转型升级。一方面,深耕新兴市场,包括南美的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中东的沙特,以及南非、俄罗斯、土耳其等国。这些市场容量大、注册周期长且要求高,若能进入,壁垒很高。另一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力,与国内医药企业合作,提供从选品、市场定位、注册准入到终端市场销售的一站式平台。同时注重所选项目的差异化定位。
东阳光药业集团海外销售总经理王旭明认为:“海外制剂、原料药业务面临的最大竞争仍然来自印度企业。但过去几年,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产品、价格竞争愈演愈烈。超低价竞争不一定能够抢到市场,但一定会破坏市场。为此,我们坚持创新和国际化布局。一是,重点发展高端市场,以新兴市场为辅助。二是,向全球品牌仿制药企学习,做自己的品牌仿制药,力争质量第一、服务第一、创新第一。”
对于国际化趋势,国药外贸总经理助理吴兴宇的观点是:“随着海外市场的价格战、产品同质化竞争,通过整合,与当地企业或跨国公司合作,包括中国企业内部的一些协调和合作将会频繁发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