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9 14:21:58作者:庞然来源:医药经济报
6月13日,科创板迎来开板五周年。5年间,科创板总市值实现了从0元到5万亿元的大跨越。有分析指出,5年来医药生物领域科技成色突出,产业集聚和板块示范效应逐步增强。
研发投入创新高
据Wind数据,在科创板现有上市公司中,生物医药公司有111家,2023年合计实现营收1125.59亿元,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药企矩阵。研发投入迭创新高,创新成果屡获突破。据统计,目前已有27家公司的超50款药品获批上市,超200款药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科创板创立之初就确立了“硬科技”定位,衡量硬科技的重要标准,除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口碑,还要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要素投入力度。从2023年年报披露数据来看,百济神州以高达128.13亿元的研发费用在科创板遥遥领先;君实生物、联影医疗、荣昌生物、神州细胞紧随其后,2023年的研发费用均达到10亿元以上;另有62家科创药企的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
总的来看,整个科创板有19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00%,其中生物医药企业有15家;研发投入占比前十强中,稳居前9位的均为生物医药企业。
主动造血滋养产业链
作为注册制的“开路先锋”,科创板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融资渠道和强劲动力。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近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3%和24.4%,其中,科技成色突出的公司大多来自医药生物等领域。
不过,科技创新既意味着未来的广阔空间,也包含着发展路径的曲折迂回。创新药企的成长倚重资金与时间,研究成果从转化到盈利,是一个高投入、长周期的过程。今年4月30日,证监会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进行了修改,适度提高了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数量及营收复合增长率要求,引导创新药企更加重视科研投入,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战略意图明显。
未来,如何进一步坚守科技创新定位,把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一是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二是积极借助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赋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在创新药成果逐步兑现的同时,积极带动产业链升级,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确保后续动能强劲;四是用好用足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医药创新的大环境与好政策,从北京、广州、珠海等地政策来看,国产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正当时。对目前很多尚未盈利的科创药企来说,要一手抓新药研发,一手抓市场开发、BD业务等,努力做到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只有主动“造血”,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庞然)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