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3 14:07:42作者:李子兴 毅力起 高占峰来源:医药经济报
重组人尿激酶原(Reco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rhPro-UK)是一种基因工程制备药物,属于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其结构为单肽链,半衰期较长,可持续发挥溶栓作用。
在无血栓存在时,rhPro-UK的酶活性有限,但在与血栓形成接触后,血栓纤维蛋白部分溶解使纤维蛋白E片段暴露,从而提升rhPro-UK的酶活性。其可将纤溶蛋白酶原转化为纤溶蛋白的活性增加超过500倍。在这种情况下,rhPro-UK可直接作用于纤溶酶原,尤其是与C端两个赖氨酸残基结合的纤溶酶原,进一步提高活性。
rhPro-UK作为一种溶栓剂,能在血栓处发挥作用,对体内其他部位影响较小,能高效分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rhPro-UK未转换部分可促使更多纤溶酶生成,进一步加强溶栓效果。该药主要用于治疗血栓引发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肺栓塞、脑卒中等疾病,因其溶栓能力强、重通效果好、引起的出血少等特点而备受青睐。本文旨在对rhPro-UK在临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临床应用多处开花
抓住急性心肌梗死的黄金期
AMI在临床上的危险性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患者死亡,可能引发并发症,如心包炎、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sT段抬高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管理指南》中指出,早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进行再灌注疗法,可以显著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死亡风险。此类疗法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药物溶栓两种方式。
PCI是目前冠状动脉再灌注的首选方法,通过支架置入和球囊扩张等手段迅速打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然而,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可能遭遇微血栓或微循环障碍,出现冠状动脉无复流或慢血流情况。在医疗条件不足地区,由于缺乏配套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单纯静脉溶栓疗法仍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首选方案。
有研究显示,如果AMI从急性发作到实施PCI的时间超过2小时,PCI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冠状动脉再开通率将低于单纯溶栓治疗。因此,有专家认为结合静脉溶栓和PCI的治疗方法,既能克服治疗延迟的问题,又能提高血管开通的成功率,展现出较好的治疗前景。
以上研究表明,rhPro-UK相较于上一代尿激酶在治疗AMI方面效果更佳,能更有效地恢复心脏血流灌注、降低心脏受损标志物指标,保持血浆中的纤溶平衡,且只对血栓形成部位产生作用,对人体正常部位产生影响较小,适用性更广,安全性更高,出血不良事件概率显著降低。在PCI手术中结合使用rhPro-UK溶栓的初期治疗效果优于仅采用PCI或静脉溶栓的方式。无论是单纯使用还是配合PCI术的溶栓治疗,rhPro-UK在临床上的表现均超过了传统尿激酶。
脑梗死治疗兼顾安全与疗效
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脑血管狭窄,导致血流缓慢、局部血供下降和血栓形成,终末期形成脑梗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脑血管介入和溶栓两种方式。介入治疗虽然能迅速救治患者,但其对设备和团队专业素养有较高要求,因此应用有限。
静脉溶栓是脑梗死治疗首选策略,能在患者脑梗死初期有效恢复受损脑区功能,减少中枢神经损伤,改善预后。目前,阿普替酶和尿激酶是溶栓治疗中使用的主要药物,均展现出良好治疗效果。在脑梗死发作后的可溶栓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可最大程度恢复梗死灶周围半暗带脑细胞的功能,降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提高患者的预期恢复程度。
杨友高等人探讨了rhPro-UK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方案分为高剂量组(rhPro-UK 50mg)、低剂量组(rhPro-UK 35mg)和对照组(阿替普酶),每组各40例,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及溶栓后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比,高、低剂量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升高(P<0.05),神经功能因子显著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高、低剂量组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低剂量组可维持更好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显示,rhPro-UK对于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状况具有显著效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表现出色,因而推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提升静脉血栓栓塞症治愈率
静脉血栓栓塞症主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这两种形式。DVT通常发生在下肢,症状包括患侧肢体红疹、间歇性或持续性肿胀、皮肤温度上升,可能伴随疼痛。DVT的血凝块如果移动至肺部,可引起肺动脉栓塞,具体表现为难以缓解的低氧血症、呼吸困难、胸痛、心率加快及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李梦婷等人的相关研究指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导管溶栓与抗凝治疗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血栓溶解,防止其进一步形成和扩散,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韩风杰等连续应用20mg小剂量rhPro-UK治疗6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愈率提高,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上述研究表明,rhPro-UK高效性与安全性兼具,为治疗高危急性肺栓塞提供了更优秀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需更多证据
在下肢动脉中,血液流速较快,压力较大,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形成血栓。然而,一旦出现动脉血管内皮受损、血液高凝状态、动脉管腔狭窄等情况,血栓形成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目前,该病常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置管溶栓、动脉切开取栓和经皮血管腔内机械血栓清除等,并辅以抗凝治疗,已经在临床取得了较好效果。
赵选忠等的研究比较了rhPro-UK和尿激酶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治疗中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与尿激酶组相比,rhPro-UK组在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试验并未进行远期通畅率的随访,对患者的长期影响并无明确结论。因此,rhPro-UK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治疗中的有效性仍需要更多的证据确认,同样也说明研究rhPro-UK在下肢动脉血栓中的应用有着广泛思路。
新兴领域前景光明
药涂缓释支架减少并发症状
利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制备药物释放系统是当前化学技术中最有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在医疗器械上应用药物制剂控释技术,特别是在支架或药物球囊增加涂层,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常用的涂层药物是紫杉醇,能够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和表型改变,从而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性炎症反应,保持支架或球囊置入后血管通畅。
Kaplan等人的研究将尿激酶原应用于聚乳酸基支架涂层,以实现溶栓药物的持续释放。支架的生物降解涂层局部释放药物可以减少置入部位的术后并发症,例如再狭窄和血栓形成。尽管这些技术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所表现出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潜力值得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疗效。
超声介导载药溶栓精准应用
随着超声造影剂相关的超声技术在疾病靶向诊断和治疗中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全新的侵入性或微创治疗正在临床转化。超声和超声相关的微米或纳米气泡作为药物或基因递送和多模式治疗的多功能剂,以精确和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光动力、声动力和光热疗法,既可以在血管腔内精准地释放溶栓药物,也可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机械手段溶解血栓,通过多种微创方式加速血管再通。
超声介导的溶栓手段被称为造影剂增强型超声溶栓,溶栓手段依赖于声波和微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微气泡也称为超声造影剂,可以携带溶栓药物,在超声的影响下振荡和崩溃。振荡和空化在血栓附近产生高能微流,从而破坏血栓的表面结构,使血栓表面更多地暴露于微气泡所携带的溶栓剂,加速溶栓。
★★★ 小结 ★★★
大量试验证实了rhPro-UK的药理作用,在溶解血栓性疾病的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临床上广泛认可其安全性和高效性,并在许多病例中作为首选药物得到了成功应用。
然而,对于临床应用rhPro-UK还需进一步优化剂量选择和溶栓时间,rhPro-UK的规范化使用指南还需要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确立。此外,rhPro-UK在新领域的应用,如药物涂层支架、超声介导的载药溶栓系统等可能是未来rhPro-UK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