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6 11:59:13作者:曾世新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业界同仁的鼎力支持下,经过一个多月详尽的市场调研、数据收集与整理,笔者所在的团队对国内DTP药房在2023年度的销售情况进行了初步摸底。
主要发现如下:
全国DTP药房在2023年的销售规模已突破700亿元大关;
截至2023年底,全国DTP门店数量大致在5500~6500家之间,形成了60多个DTP体系(本次调研涵盖了62个体系、5793家DTP门店);
大多数DTP药房已具备医保“双通道”和门诊统筹定点资质,其中4894家门店为“双通道”药店,占比接近85%;
2023年全国DTP药房平均单店产出高达1210万元,这一数字远超普通社会药店。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调研属于民间行业性质,数据来源多样,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报告仅供行业人士参考。
五大类型DTP药房各具特色
对本次调研中涉及的62个DTP药房体系进行深入剖析,大致可将其归纳为五大类型:
1.老三系:包括国控、上药和华润,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和资源优势,稳居行业前列。
2.区域龙头:区域龙头医药商业公司体系,如广州医药、柳州医药、重庆医药、云南省医药公司、浙江英特、华东医药、南京医药、福建鹭燕等,它们在各自区域内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可观的市场份额。
3.传统连锁巨头:大中型连锁零售药店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国大药房、大参林、老百姓、高济健康、海王星辰、益丰药房、全亿健康、漱玉平民、西安怡康、健之佳、达嘉维康等,它们凭借广泛的门店网络和成熟的运营经验,在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
4.互联网新势力:由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医疗科技公司体系构成,如思派科技的思派大药房、圆心科技的圆心大药房、零氪科技的邻客智慧药房、京东健康旗下的京东大药房等,它们凭借科技赋能,快速崛起并改变着行业格局。
5.其他:除了上述四大类型外,还有一些小型专业药房连锁和突出的单体DTP药房,如南京德轩堂、青岛丰硕堂、湖南雅馨等小型专业药房连锁,以及郴州正德向善、常州康之健等区域突出的单体DTP药房,它们凭借特色服务和精细化运营,在市场中独树一帜。
上述五大类型DTP药房的门店数量、2023年度销售规模、市场销售占比、店均销售产出等详细数据的汇总梳理见下表。
供应链资源是最关键要素
深入剖析销售数据并结合市场实际,不难发现:供应链资源在创新药企业DTP产品经营授权决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最关键的要素。
老三系+区域龙头
占近半壁江山
老三系与区域龙头医药商业公司共同构建的大型DTP药房体系,在2023年度实现了327亿元的销售规模,占据细分销售市场近一半的份额,达到47%。
这些大中型医药商业公司凭借自建的DTP药房体系,不仅与医药工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更在物流配送、医院准入、区域政策优化、协同推广等多个方面为厂家提供了显著的服务价值。特别是在医院准入和医院配送这两个核心环节,这些企业具有特殊的合作优势和价值。因此,它们自然成为了众多厂家在DTP药房合作和产品授权时的首选。
传统连锁药店
DTP业务稳步增长
随着医药分业趋势的加速,处方药尤其是新特药在院外零售渠道的销售规模持续扩大。据有关机构数据,2023年度近三成药品份额通过零售药店渠道直接供应给患者,显示出零售连锁药店在医药工业渠道价值中的日益重要性。
至2023年,传统连锁药店的DTP业务规模已超过200亿元,市场份额占比达到29%,这一数字在数年前是难以想象的。这一增长得益于供需双方的紧密合作和各自的优势互补。
对于处方药厂家而言,其产品线涵盖了新特药以及适用于慢病治疗的处方药。在国谈“双通道”政策以及零售药店定点门诊统筹等政策的推动下,厂家既需要DTP专业药房为其患者提供服务,也对能覆盖广泛患者群体的社区药房有所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药企如阿斯利康、诺华、正大天晴等开始寻求与传统零售连锁药店的合作。
传统连锁药店凭借门店数量多、布局广泛、慢病管理服务能力强大、药品种类丰富、会员健康服务系统成熟以及执业药师队伍专业等优势,再加上近年来在DTP业务方面的持续投入,已逐渐建立了与之匹配的专业服务能力。
从传统连锁药店的角度来看,专业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慢病管理服务的基础上,DTP专业服务成为了其业务的新制高点。各大连锁药店纷纷将DTP业务作为“一把手工程”,整合内外部资源,与厂家开展全方位合作,甚至以普药业务置换特药业务的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据调研数据,某头部连锁药店的DTP业务已接近40亿元,占其总销售额的20%左右。更有头部连锁药店提出了将DTP业务占比提高到整体营收的15%及以上的目标。
互联网公司
借助创新性获益
互联网公司的DTP药房之所以被市场广泛接受,并持续蓬勃发展,核心在于其业务模式和价值的创新性。从2023年超过128亿元的销售规模和占据18%的销售占比来看,它们已成为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互联网公司对于DTP业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利用互联网等创新手段,实现了与医疗资源的深度链接、对商业保险创新支付模式的优化、对创新药品上市前临床研究的支持、对CSO医疗推广模式的整合、对线上线下患者融合的高效触达与管理,以及对相关业务服务的全面延展。这种创新服务与创新价值的结合,正是此类DTP药房在行业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它们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药品购买和医疗服务体验,还为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