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6 11:52:06作者:周妍璇 编译来源:医药经济报
全球范围内,各类利用新兴技术满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的初创企业不断涌现。然而,此类企业往往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除风险投资机构持续推出对应基金外,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或出台优惠政策也是此类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外部支持力量。
近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了相关扶持政策,旨在让美国生命科学初创企业更好利用政府资源。而在5月初,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SG)、德国默克与新加坡最大的生物技术共享实验室和办公空间提供商NSG BioLabs合作,共同推动生命科学领域初创企业研究。不同国家对初创企业的护苗扶持呈现怎样的特点?
美国: 13亿美元专款专用
在美国的生物技术初创公司可以申请美国政府提供的专项资金支持,该资金每年总额约为13亿美元,通过小型企业创新研究(SBIR)和小型企业技术转让(STTR)计划进行分配。
为了提升专款专用效率,NIH在5年前成立了小型企业教育和创业发展办公室(SEED)。SEED办公室相关负责人Chris Sasiela表示,目前大约资助了1400家不同企业,涵盖孕前至死亡的各种健康需求。
Sasiel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企业想成功申请扶持资金,需先明晰SBIR和STTR的定位。SBIR主要针对小型独立企业,推动创新技术从概念阶段推进至商业化;而STTR则支持小型企业与研究机构(如大学或医院的研究部门)合作,促进小型企业与研究机构的技术转移和合作。两个项目并不存在优先级,初创公司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即可。
其次,每个企业申请都会经过两轮评审。评审者会集中关注企业的研究计划、想法的重要性、对医疗保健系统的创新程度、公司的研究团队素养以及研究环境五大维度。同行评审者将对上述因素打分,NIH根据分数作出决定。Sasiela提示,初创公司可以在SEED官网参考成功案例。
第三,NIH专项资金资助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资助是为评估初创企业研发工作的技术价值和可行性,上限为35万美元;第二阶段,公司可以通过100万美元的资助继续上一阶段研究,并最多可再获得200万美元用于诸如新药研发试验或扩大生产等项目。
但针对第二阶段的申请有一些限制,比如不能用于知识产权的申请。此外,SEED办公室鼓励初创企业寻找更多投资者进行深入研究,以弥补NIH资金无法覆盖的部分。
第四,通过SEED项目申请资助的初创公司必须位于美国且50%以上的股份由美国公民持有。但如果某个资源或专业知识仅在国外可用,也可以申请在海外使用NIH资助。
最后,SEED希望申请企业多与本机构互通有无。Sasiela坦言,SEED团队虽然规模较小,但成员包括曾经筹集资金和领导公司的前高管,可帮助初创公司处理商业策略、法规事务、报销等多种问题。
欧盟: 巨额地平线计划
2024年3月20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旗舰科学项目“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计划的第二个战略规划,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人口老龄化等全球挑战。第二个战略规划将更加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并提出在2025-2027年间将“地平线欧洲”计划总预算的10%用于生物多样性相关问题研究。此外,规划还确定了9项由欧盟与私人或公共部门共同资助和规划的新研究领域,包括脑健康、创新材料、绿色和数字化转型所需原材料、太阳能光伏、虚拟世界等。
2021年,“地平线欧洲”(2021-2027)拨款启动,总预算为955.1亿欧元(约合1033.7亿美元)。不过,5月28日,欧洲审计院(ECA)发布报告称,由于作为欧盟人工智能融资主要来源的“地平线欧洲”计划于2021年推迟启动,欧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支出不足6亿欧元。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2023年美国报告的人工智能风险投资资金为550亿欧元(约合595.3亿美元),欧盟仅为80亿欧元(约合86.6亿美元),比2022年大幅下降。
新加坡: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月初EnterpriseSG与默克和NSG BioLabs这两家生命科学不同领域的企业合作展示了政府支持初创企业的新思路。三方提供资金、专业知识等多种资源推动初创企业研发。NSG BioLabs公司专注孵化精准医疗、核酸、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企业。其拥有新加坡最大的联合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办公室,已帮助40多家公司入驻,仅初创公司入驻企业就已成功筹集了近4亿美元的资金。
EnterpriseSG医疗和生物医学总监Clarice Chen表示:“新加坡的生物科技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初创企业社区蓬勃发展,2023年医疗科技交易数量翻了一番。EnterpriseSG将继续与NSG BioLabs等行业合作伙伴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平台和靶向疗法等新技术发展,加强新加坡在精准医疗方面的优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