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学门诊考验降本增效

发布时间:2024-06-05 10:24:15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6月1日起,山东省新增药学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新规正式施行。泰安等地就新增药学类医疗服务制定落地举措,力促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同期,2024北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学门诊工作试点也已启动,以处方点评工作为抓手,不断培养社区药师专业能力,协助家庭医生从源头上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专业咨询和指导。此外,广东、上海、浙江等省市也不断加码药学门诊的布局,探索药师在临床中的协作方式和价值,处方“医药共管”模式应运而生。

协议处方探路

近年来,药学门诊在国内方兴未艾。在北京,市属医院已全面开设药学门诊;在上海,从三级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百家医疗机构均在布点药学门诊。

总体来看,药学门诊试点如火如荼,但也面临重重挑战,包括公众认知度低、高端药学人才短缺及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痛点。广东省率先创新破局,在设立药师门诊时,尝试让药师参与处方权的后续管理。在现有法律、法规及保障医疗安全框架下,广东省药学会创新制定《医师-药师协作药物治疗管理专家共识》,促进医药多学科协作。广东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志华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试点医院建立协议处方制度流程,通过药师与医生订立‘协议处方’的方式,让药师行使临床医师授予的处方权利。”

尽管目前大部分药师门诊所提供的服务仅停留在用药管理、用药咨询上,但在不涉及诊断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的前提下,由医师授权药师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进而优化药物治疗效果的探索已拉开序幕。“医药共管”模式为患者进行长期处方审核、药物监测、不良反应评估及随访等服务提供了方便,如心血管疾病、呼吸咳喘等领域相关疾病都是试点方向。

药学门诊的兴起,让处方行为更加全面、精准。而药学门诊下沉到基层,更具深远影响。

精准营销突围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公立医院收入结构逐步优化,门诊和住院的药占比均显著下降。更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目前就医和诊疗格局逐步改变:2023年双向转诊实现上转人次同比小幅下降,而下转人次则较2022年增长29.9%,这是否意味着医院终端市场将会更加精准地对症用药?

    此外,药师更多参与临床处方的相关管理工作,在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同时,还能通过专科药学门诊服务场景,进行更高质量的药学研究设计,从而获取相应的结局数据。有行业专家直言:“药师服务需建立精准用药模型,包括剂量预测、不良反应预测等。基于合理用药系统构建患者全流程营养支持与管理,开展循证药学研究,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包括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支持院内新制剂研发等。”

    这些尝试将给慢病及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的规范化治疗注入新动能。而且,成熟产品在核心市场渐趋饱和后,想要进一步提升销量需要在广域的基层市场方面广覆盖,以及深度认知的传递。基层医疗发展药学门诊,通过精准营销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成为企业的新课题。

    国内某大型制药企业负责人苏俊英认为:“要结合临床价值的导向和客户需求,对中成药进行二次研发,通过上市后再评价研究和开发,对药理机制包括临床效果进行确定,借真实世界研究取得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她认为,很多临床上使用的经典名方不断升级工艺后,适应症焕发新活力,企业要把循证医学证据作为产品上量的基石。

    医药营销已从流量营销发展到精准营销,打造精准场景营销,就是在不同业务场景之间实现数据、资源和协同能力的打通。前述专家认为,“快、准”二字成为企业深度洞察医生核心需求、提升医药营销效率的新趋势。企业既要战略定位清晰,也要注重战术合规。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