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多黏菌素 需求稳定竞争力强

发布时间:2024-05-22 11:21:27作者:本版特约撰稿:尚药来源:医药经济报

QQ图片20240522112027.jpg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愈发严重,部分抗生素的疗效逐渐减弱,甚至失去作用。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变得更为紧迫和必要。在众多抗生素中,多肽类抗生素以其独特的抗菌作用脱颖而出,细菌一般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然而,由于其毒性较为突出,多肽类抗生素通常不被作为抗菌治疗的首选,而是治疗耐药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PDB数据库的抗感染药治疗大类中,特别设置有多肽类治疗小类。根据国内公立医院的数据显示,多黏菌素B、万古霉素、黏菌素和替考拉宁是当前多肽类药物中的主力品种,在耐药菌感染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DB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样本公立医院多黏菌素B销售额为8.25亿元,全国公立医院购药金额约为28.88亿元。自2021年以来,多黏菌素B在多肽类药物中的销售金额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稳居第一。尽管2023年多黏菌素B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但在销售数量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其销售金额依然实现了正增长,显示出该药物在国内公立医院市场的稳定需求和持续竞争力。

销售量额齐增

近年数据显示,国内样本公立医院多黏菌素B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呈不断增长态势。2019-2023年销售金额分别提升2.5倍、29.8%、40.8%、19.6%和1.9%,销售数量分别增长2.6倍、38.4%、44.1%、21.8%和1.8倍。

从平均单价可以看出,近年其单价呈先稳定后急速下降的态势。2019年单价为2610.60元,2021年微降至2393.26元,2022年为2349.40元,2023年大幅降至841.46元,相比2019年降幅67.8%。

近年稳居首位

从销售金额看,多黏菌素B在多肽类中的占比先升后降。2019-2022年占比分别为29.4%、35.0%、40.2%和44.0%,逐年攀升。虽然2023年占比掉头往下,降为36.3%,但2021-2023年多黏菌素B在多肽类中的销售金额占比均位居第一。

多黏菌素B注射剂被纳入2017版医保乙类目录,限用于有药敏试验证据支持的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联合治疗。后续也都纳入2019版和每年的医保乙类目录。

变身独家供应

从企业销售来看,在2019年和2020年期间,多黏菌素B在样本公立医院的市场中,上海上药第一生化制药占据绝对份额,而上海新先锋药业只占据了极小的一部分市场份额。然而,从2021年到2023年,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上海上药第一生化制药成为多黏菌素B在样本公立医院的独家供应商,形成了独家品种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多黏菌素B的销售数量相比2022年有了显著的快速增长,但由于其价格大幅下降,使得多黏菌素B的销售金额仅实现了微增长。

QQ图片20240522112007.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