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核药打通全周期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4-05-22 10:59:04作者:吴鋆来源:医药经济报

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一举一动持续引发业内关注。近日,先通医药的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云南白药全资子公司云核医药的INR101注射液获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此外,诺华中国组建放射性配体疗法团队,让本就火爆的赛道更加热闹。

在政策积极推动下,放射性药物领域正踏上高速发展新进程。同时,基于放射性药物的特殊性,需要打通研发、注册、生产、流通、准入、使用、环评等全周期产业链条,为细分赛道插上更多路标。

诊疗一体化持续推进

放射性药物分为诊断用和治疗用两大类。之所以引发关注热度,首要原因是多个治疗用重磅产品的获批上市,以及商业化表现高歌猛进。

以Lutathera(镥[177Lu]氧奥曲肽)和Pluvicto(177Lu-PSMA-617)为例,前者于2018年在美国获批用于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023年销售额6.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后者于2022年3月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已接受过其他抗癌治疗的成人PSMA阳性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2023年销售额达9.8亿美元,同比增长261%。

临床上,放射诊疗是被广泛采用和整合的疗法。中国同辐首席专家李洪玉此前表示,与单独做一个治疗药物或者单独做一个诊断药物相比,诊疗一体化的核医学特色加上与临床学科、放疗学科和其他治疗学科的多学科合作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放射性药物的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技术成为全球开发热点。行业预计,全球放射性药物销售额到2030年有望超过25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新型放射性同位素发现与应用,将成为市场迅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亟待全链条支持

近两年来,发展核医学的信号愈发明显。2021年,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核技术、放射性药物成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

随着审评审批流程不断优化,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持续扩大。不过,目前我国放射性药物的使用率仍较低,自主原创性放射性药物较少,市场空间十分可观。近年来,东诚药业、中国同辐、恒瑞医药、远大医药、先通医药等化药、生物药创新企业纷纷布局,还吸引了中药企业跨界。2024年1月,云核医药取得核药研发中心天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并正式启动工程建设。

2023年,核欣医药、华硼中子、先通医药等相继获得融资,2024年这一市场依旧活跃,至今已有辐联科技、纽瑞特医疗、米度生物、智核生物、蓝纳成生物等多家放射性药物创新企业获得融资。

尽管如此,有专家坦言,从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到毒理学等方面,非临床评价对于确保放射性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此外,放射性药物开发也面临挑战,解决放射性同位素的供应链、治疗效率与运输物流等问题成为重点。先通医药副总裁王鹏认为,推进放射性药物创新需要全周期管理意识,用平台化的视角做系统考量。“放射性药物存在放射性和半衰期,需要进行全过程防护,这意味着GMP标准、质量研究和检验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此外,从开始生产的瞬间,药物就在不断衰变,因此,生产后的流通运输、配送以及医疗机构使用,都需要在几个小时内完成,这需要各个环节的充分配合。”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