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15 14:38:37作者:岚汐来源:医药经济报
18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Reaumur发现“将胃液注入其他任何体腔如气道、胸腔、腹腔、关节腔都会引起炎症坏死,唯独胃液不能消化自身。”1855年,法国实验生理学家Bernard提出:“胃壁包绕胃酸,可像瓷器一样耐腐蚀。”就消化道而言,在胃壁上还有一层在医学上称为“黏膜”的内衬,其可使胃壁变得耐磨擦,并分泌物质帮助消化。
胃黏膜病变勿忽视
胃部腔内面的黏膜为胃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及黏膜肌层3层组成,是胃壁的最内层。新鲜胃黏膜呈淡粉色。胃在空虚时或半充盈时,胃黏膜形成许多皱壁:胃小弯处约有4~5条纵行皱壁;胃大弯处多为横行或斜行皱壁;其他部分的皱壁形状不规则。
但就如衣服内衬要接触身体或内衣,胃黏膜经历日积月累,也容易受各种外界因素损伤:过冷、过热、粗糙的食物、烟酒都会损伤“衬里”。而多种药物、细菌、病毒、射线等破坏性更强,会影响该器官功能,导致病变。
临床所见的各型胃炎(及溃疡)主要为胃黏膜病变。胃黏膜病变较多见,包括炎症、溃疡、黏膜脱垂、癌症等。
危险因素应规避
日常生活中,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严重损害胃黏膜,导致一系列疾病。需指出的是,胃黏膜一旦受损,想要修复并非易事,需要我们长时间、持之以恒的调理。以下为常见的危险因素,值得关注。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可寄生在胃里的一种有害菌,能在胃酸环境下生存。其吸附在胃黏膜,分泌有害物质,损伤胃黏膜。
辛辣刺激的食物 对胃黏膜造成很大刺激,引起胃黏膜充血,使人产生灼热感。
食物/饮品温度过高 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承受50℃~60℃的温度,太烫的食物或者饮品很容易会引起食道和胃黏膜受损。
饮食不规律 进食过多会加重消化负担,生硬的食物会划伤胃黏膜;而当人节食,胃酸依然会分泌,却没有食物中和,也会侵蚀胃黏膜。
酒精 胃部可以直接吸收酒精,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破坏胃部屏障。
劳累 过度劳累会使胃肠供血不足、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黏膜损伤。
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皮质传递至植物神经系统,引起胃血管和幽门痉挛,分泌过多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黏膜保护层受损。
滥用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患者在服用后容易引起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甚至是消化道出血等。
胆汁反流 长期吸烟喝酒、老年人以及胃动力减弱会导致胆汁反流。切除胆囊、幽门括约肌松弛以及胆囊多发性结石也是引起胆汁反流的一大原因。胆汁反流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息息相关,胆汁中的胆盐和胆酸可破坏上皮细胞脂蛋白,胃黏膜碳酸盐分泌受到抑制,也会影响胃黏膜保护酶活性,使胃酸分泌增多。
维生素缺乏 研究发现,萎缩性胃炎病人体内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有一部分患者伴有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该类感染会抑制胃黏膜分泌维生素C,患者体内清除亚硝酸盐及氧自由基的能力减弱,进而加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程度。
免疫性因素 患者自身免疫力弱也可能导致萎缩性胃炎。免疫系统接收到错误信号,会直接攻击胃黏膜健康细胞,导致慢性损伤。
多维修复保健康
若胃黏膜已经受损,患者首先应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有,先用四联杀菌。
患者也需注意日常饮食,平时饮食要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避免再次对胃黏膜造成伤害。在饮食上避免吃一些过凉、过热、生硬的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烹饪中,患者可选用抗炎类产品。例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沙棘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含茶多酚及姜黄素等的产品。
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通过一些药物保护和修复胃黏膜。可考虑选用有多靶点作用的中药胃黏膜保护剂,如荆花胃康胶丸。其具有增加胃黏膜粘液分泌,增强粘液-碳酸氢盐(HCO3)-屏障的保护作用;增加血清、组织中的一氧化氮、前列腺素的含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清、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少损伤;根除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保护剂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价格适中的药物,但不同胃黏膜保护剂的适应症、用量、服法均不相同,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科学用药。
除服药外,患者也应及时补充修复型营养素,包括维生素类(如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和黏多糖类(如山药多糖、银耳多糖、猴头菇多糖等)。也可考虑使用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和毒性的益生菌类产品。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