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成药类基药院外机遇大

发布时间:2024-05-15 14:14:22作者:刘晓威来源:医药经济报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用药及医药行业的格局变化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成药产品院外市场尤其是电商平台表现亮眼。

平台热销品类

分析2021-2023年全国中成药类基药在京东、天猫、淘宝三大电商平台的销售情况(详见4月29日本报“新零售”版相关报道)可见,在主流产品方面,京东平台依托自建物流的优势,在配送时效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高客单的中成药类基药销售额较高,说明消费者在电商平台选择高客单价中成药类基药时,对除产品以外的配套服务要求较高。

天猫平台中成药类基药销售排名前列的产品与京东相似,包括金水宝胶囊、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等,但头部产品的销售额更为均衡,没有出现某产品一家独大的情况。

淘宝平台的热销中成药类基药以连花清瘟为主,其他产品也主要是价格比较低的普药,整体体量不大,说明淘宝主要满足消费者的中低端需求,这可能与淘宝平台的定位有一定关系。    

销售额整体增长

销售趋势方面,2021-2023年,京东平台的中成药类基药销售额达到63亿元。2021年销售额相对平衡,但自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销售额显著增长,达到11.43亿元,同比增长143%。

期间,天猫平台的中成药类基药销售额达59亿元。与京东类似,2021年销售额相对平稳,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销售额大幅增长,达到9.55亿元,同比增长117%。2023年整体销售额平稳,但第四季度销售额再次上升,达到8亿元。

总体来看,无论京东还是天猫平台,剔除疫情影响等特殊因素,中成药类基药销售额稳步增长,京东系和淘天系的销售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成药类基药销售额呈现整体增长趋势。    

承接处方延伸

对比中成药类基药在公立医疗机构的销售情况(详见4月18日本报“中药”版相关报道),可以发现,医疗机构和电商平台的销售情况有一定关系,比如公立医疗机构销售额前两位品种金水宝和百令胶囊在电商平台的销售额也居于前列,说明处方带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比较深远。

同时,医疗机构与电商平台的产品结构各有鲜明特点。比如血塞通注射剂,因为剂型的特殊性在医疗机构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在电商平台是禁止销售的,因此企业把血塞通的其他剂型(如片剂)用于电商平台推广,承接一部分处方流量,但未进入销售额前列品种榜单,相较于直接转化仍有一定难度。

另外,一些在公立医疗机构销售额排名不太突出的中成药,因为较适合在电商平台销售, 比如安宫牛黄丸,在医疗机构的销售额不是特别高,但在几大电商平台都有不俗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几家安宫牛黄丸主要生产企业结合产品特点和电商平台特性开展的一系列品种推广工作。

【结束语】

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中成药都是经过长期临床验证的经典产品,具备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考虑到“可及性”“便利性”是未来医改的重要方向之一,决定了基药更需要覆盖广泛的院外渠道,中成药类基药院外发展与这一趋势吻合。随着医保线上支付试点逐步推进和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可以预见,中成药类基药在院外尤其是电商平台还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