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三链融合为中药产业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05-15 13:45:18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产业链提质增效再注活力。5月11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审议通过,强调要推进物流数智化发展、绿色化转型,补齐大宗商品物流、农村物流等短板,统筹推进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同一日,昆明中药材交易中心上线运营,面向全国药品经营企业、制药企业、中医诊所、连锁药店、农户及供采企业,数字化赋能大宗中药材线上电子交易。

此前,云南省已建立三七“互联网+中药材+拍卖+供应链金融”新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也如火如荼,作为服务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采购和市场化交易的数字化平台,从需求侧推动了优质优价。

线上交易扩面

截至目前,A股医药类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已基本结束。引人关注的是,有8家中药企业2023年实现营收突破百亿元大关,包括华润三九、同仁堂等;天士力、珍宝岛等同期净利润增长超过100%。尽管业绩喜人,但财报披露称,集采及上游中药材的价格波动,成为企业盈利起伏的最大共性影响因素。

事实上,很多中成药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转嫁上游增加的成本,面临毛利率下降、盈利空间压缩的风险,企业也希望通过建立中药材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来实现风险对冲。

对此,振东制药执行总裁李昆表示:“稳定原料成本是成药持续向好的前提。”他以潞党参为例解释称,临床证明其对心血管和提气作用独特。道地产区长治产潞党参所含的多糖等有效成分比其他产区高很多,药效更佳。据了解,振东制药以党参、连翘、黄芩、柴胡等品种为主,在全国建立了超过110万亩的中药材GAP基地,同时联合药材种子资源专家、药学专家、临床专家共同判定道地药材标准,根据药材特性对仓储进行规范化,保证饮片从源头到制剂生产的唯一性。

业界关心的是,药材交易线上化扩面,中药材成分达标是其成为药材的前提,也是保证实物交割顺畅的基础。中药材行业资深专家贾海彬此前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线上交易药材容易走直销模式,但工业厂家、饮片企业传统的供销模式有3~6个月的账期,直供直销会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压力;加上流通标准个性化,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差异性很大。”他认为,目前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还有很多基础工作需要进一步融合联动联通,需创新发展思路,鼓励上下游企业打通堵点,规避货商囤货或机构炒货而造成的价格大幅度波动。

重视科研投入

全国性中成药联盟集采拟中选结果显示,中选品种平均降价幅度为49.36%。除优化供应链成本控制外,创新突围成为不少企业面对的必修课,也是头部企业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先手棋。

以珍宝岛为例,这家传统企业采取的策略是以优质产业链强化供应链,以稳健供应链塑造价值链。2023年其实现营收31.38亿元,同比降低25.53%;但净利润为4.73亿元,同比增长154.93%。通过“互联网+中药材+金融+质检+现代物流+产业配套”的全新商业模式,珍宝岛打造了商旅融合的新型专业市场——中药材商品交易集聚区,通过道地药材赋能成药,巩固成药的品质及成本竞争优势,提高了盈利能力。

中药竞争力稳中加固的代表还有天士力、以岭药业等企业。如复方丹参滴丸海外闯关,备受关注的一个难点就在于如何保证品质的稳定性,因为不同批次的中药材,物质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如何保证药品的一致性?天士力的做法是自己布局种植基地,从而做到质量可控,也能起到平缓成本波动的作用。

在李昆看来:“医药领域的护城河一定是靠科研投入。”如加强挖掘中药的临床价值,开展中药改良研究,利用大数据分析产品的治疗机理和作用机制,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用可靠的数据支持产品的销售方向。

值得深思的是,中医药领域的创新仍待发力,其中研发投入普遍不足是突出难题。数据显示,72家中药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中位数仅为4.06%。66.67%的企业研发投入比低于平均水平,且分化明显,有的企业研发投入近十亿元,但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尚未过亿元。有专家呼吁:“新时代,药品营销逻辑蜕变,加强研发投入需要耐力资本加持,更需要企业自身重视投入。”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