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09 11:33:05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生物医药领域破融资难题刮起劲风。
5月1日起,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股权、存货等担保融资。
4月29日,专注芳香中药种质创新及提取加工的专精特新企业湖南诺泽生物质押5件专利,从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获得质押融资贷款30万美元,用于拓展海外市场,成为该省首家知识产权外币质押融资成功的企业。
4月下旬,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支持生物医药高价值专利转化服务指南》团体标准在沪发布,开创性提出为前沿科学家团队提供长周期的高价值专利转化融资支持。
在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放缓的背景下,质押融资成为新的风向标。
耐心资本养高价值专利
创新转型让很多Biotech企业处境艰难,融资受阻、现金流紧张、管线项目削减等难题成为这类企业共性的生存考验,持续融资迫在眉睫,也是最大的痛点。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政银企”联动成为新趋势。通过政府引导扶持降低融资成本,银行与企业直接对接达成快速融资,形成一体式知识产权金融联动生态。
当前,各地创新转化运用步伐全面加快。4月28日,海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现场热络。据悉,海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趋势向好,2019年至今专利商标质押金额约130亿元;福建省2023年专利质押金额超100亿元,全省高校院所有效专利盘点率92%。
对此,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医药行业经营中心总经理陈娜表示:“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的有效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激活创新药物项目的知识产权融资市场,为初创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从生物医药研发项目的经典风险模型来看,每个药物自研发、临床再到成药上市的各个阶段,都面临成功或失败,即“0或1”的概率。业界呼吁,生物医药前沿科学家团队需长周期“耐心资本”,帮助他们在研发活跃期有充足的资金源源不断地产生关键共性的高价值专利。专家强调:“高价值专利是专利转化、产业化的核心。”
将知产培育孵化成资产
目前,很多专精特新企业的研发管线推进正处于临床前迈向临床的关键阶段,离不开资金的支撑。
据了解,上海市今年将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到2025年底,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规模将超过300亿元。如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3月开板,该中心已探索出“银行+认股权”“银行+产业园区+认股权”“银行+担保+认股权”等多种业务模式,为中小微生物医药企业助力。
“首先,具备发现优质产权标的物的能力是资本或金融机构进入的前提条件;其次,输出产业链支撑要素的能力是将知产培育孵化成资产的基础,尤其应关注专精特新这类企业完成从0到1的艰难生长环节,逐步进行梯度化培育,包括参与全球竞争、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所需的资金保障;最后,要构建‘商行+投行+生态创新服务’融合的融资体系。”行业资深专家朱湃如是分析。
他认为:“医药行业进入全新周期,生物医药领域发展迎来再平衡。在此关键时刻,确定性是今年布局个股的关键。”
据统计,2022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为4868.8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到4950亿元,同比增长52.9%。其中,融资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性质押项目占71.6%,占惠企数量的70%以上。
这也表明,生物医药高价值专利仍待发力。最新财报显示,港股18A创新药企现金储备在5亿元人民币以下的企业数量有12家,北海康成、迈博药业等4家创新企业现金储备金额已低于2亿元。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并带来行业发展新迹象。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