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06 11:27:49作者:付志学 李超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阿斯利康(AZ)收购亘喜生物、诺华并购信瑞诺医药之后,上月末,美国生物制药公司Nuvation Bio公布将吸纳国内领先的Biotech企业葆元医药,这一消息迅速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这标志着中国Biotech与跨国企业(MNC)之间的第三起并购交易诞生。
3月28日,由医药魔方主办的“2024医药投融资交易大会”上,BFC Group董事总经理高玉楠、华润医药集团副总裁陶然、金赛药业战略与投资副总裁王言杉、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虞正春等就“中国Biotech并购的星星之火,能否燎原?”这一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被并购是偶然还是必然
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迅速扩张、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手段。随着中国Biotech的迅猛崛起,越来越多的MNC开始将目光投向这片充满潜力的市场,寻求并购以获取竞争优势。部分参会嘉宾认为,这一趋势说明中国Biotech的研发实力已达到MNC的筛选标准,能满足其研发及战略需求。然而,是否将形成并购潮流,还需观察国内医药领域的政策走向。
MNC并购中国Biotech的动因主要源于技术、市场和资源的互补。首先,中国Biotech在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拥有大量优质的技术资产和研发人才。通过并购,MNC可以快速获取这些技术和人才资源,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其次,中国Biotech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MNC并购本地企业有助于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最后,并购可以为MNC带来更多的资源,如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丰富的原材料供应等,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但能否形成并购潮流,还需观察整个行业的政策走势。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在人才、技术、专利、资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催生了大量创新公司。有嘉宾表示,相信中国Biotech将在未来迎来爆发式增长。并购事件的发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必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创新药领域在细胞疗法等细分赛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资本寒冬下,创新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对于是否能形成井喷式趋势,部分嘉宾持谨慎态度。其中一个原因是,国内部分创新公司的创始人对并购的心理预期需要时间调整。他们往往把公司视为自己的“孩子”,倾注了深厚的情感,期待公司能够上市,难以接受被并购的结局。
双轮驱动下实现商业化
在多年的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并购的“双轮驱动”下,医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并购并非孤立的动作,整合才是关键。嘉宾们指出,双方需要在文化、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等方面达成共识,才能实现产品的商业化,让患者受益。此外,国内Biotech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些公司具备国际竞争力,拥有独特的创新技术;而另一些则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公司面向的是全球市场,对这类优质标的并购,对于国内大药企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而面对一些同质化的公司,国内大药企可能也不想出手。
面对这一现状,有嘉宾建议收购方采取“分段上车”策略,先从股权投资等方面入手,待数据稳定后再加大投入。无论是从Biotech还是Big Pharma的角度看,并购的核心仍然是交易资产的科学性和创新性。MNC并购中国Biotech后,双方将实现战略协同和共赢发展。中国Biotech将获得MNC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支持,加速研发和市场拓展;而MNC则将借助中国Biotech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提升在全球生物科技领域的地位。此外,并购还将促进双方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生物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Biotech与MNC之间的并购交易将继续深化,双方的战略合作也将更加紧密。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应更加注重战略协同和共赢发展,共同推动全球生物科技产业的繁荣与进步。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