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隔行如隔山 中药跨界去哪儿

发布时间:2024-04-30 13:43:07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传统中药企业转型一直是业内的热门议题,其中不少企业选择加码化药和生物药业务。然而,根据最新发布的财报数据,中药企业的业绩主要靠中药品种拉动,且市场表现越来越好,化药和生物药业务似乎不温不火。在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中药企业应该聚焦中药主业还是多元化布局化药和生物药,值得深思。


转型要慎重


近日,片仔癀药业递交1类新药PZH2113胶囊的临床申请,这是片仔癀申报的第4款1类化药。近年来,片仔癀谋求创新转型,化药领域的研发项目还包括:拟用于治疗癌性疼痛的PZH2108片;治疗 FGFR 基因异常晚期实体瘤及FGFR2基因融合突变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PZH2111片;与上海璃道医药科技合作研发用于治疗纤维肌痛的LDS片。

在转型大浪潮下,不少中药企业如以岭药业、天士力和众生药业纷纷加大在化药和生物药领域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药政策利好不断,中药企业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纷纷迎来业绩增长,而化药和生物药业务板块表现还有提高的空间。以济川药业为例,其2023年营收达96.55亿元,同比增长7.32%,业绩增长主要靠中药产品带动,西药营收受集采影响仍在进一步缩水,营收减少近10%。

对此,贵州三力全国营销中心销售运营总经理罗战彪认为,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产品价值。产品是药企的核心价值。大多数中药企业转型化药、生物药遇到困难,原因在于产品研发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坎。自主研发需要资金、队伍和研发能力支持,外包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通过并购获得的产品,如果并购标的经营有问题,产品价值也有待商榷。当然,产品已经处于后期或进行到中期研究阶段另当别论。

二是销售渠道。不论跨界化药和生物药,还是销售中成药,品类不同,对应的销售队伍配置和管理也各异。多数中药企业采用招商模式,缺乏临床推广经验。比如开展学术推广,中药、生物药、化药的要求并不一样,最直接的表现是,面对的科室和专家资源截然不同。因此,这类转型要慎重。

 

挺进“大健康”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化学药销售额超8400亿元,同比下降3.9%;中成药销售额2500亿元,同比增长0.24%;生物药销售额接近1800亿元,增速达5.3%,但整体增速放缓。

有行业专家表示:“从行业结构来看,各子行业增长不平衡。中药迎来良好发展机遇期,各个部门对中药发展非常重视,从准入到市场端的使用都非常友好,中药行业表现抢眼。化学制剂随着集采推进持续影响行业竞争格局,对企业业务带来不确定性。生物药产业快速壮大,但同质化竞争也愈发严峻。”

在化药和生物药对业绩增长尚存不确定的当下,中药企业应当聚焦主业还是谋求多元化发展?罗战彪认为:“企业多元化布局,要么为了做大做强,要么原有产品卖不动,必须重新布局。现在比较好的延展方向可能还是大健康领域,布局的企业也比较多。但‘大健康’的概念比较泛,品种杂,布局成功的企业不多。长期来讲,中药企业还是要稳固中药板块。尤其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风险非常大。企业可以尝试,但不一定要自己做,可以先做贴牌产品,或先让队伍熟悉相关品类的市场操作,再逐步介入。”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