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港股18A企业盈利复盘

发布时间:2024-04-24 14:53:03作者:赫然来源:医药经济报

港股18A生物医药公司一直是Biotech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截至4月14日,已通过18A政策上市的64家本土企业除1家因审计未完成尚未发布年报外,其他63家均发布了年报,可从中近距离观察相关企业所处子板块的情况。

QQ图片20240424145233.jpg

总览:总营收首破500亿元

关键财务指标  从披露的年报数据看,63家公司整体营收总额为502.28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其中,营收最高的3家分别是百济神州(174.23亿元)、信达生物(62.06亿元)以及复宏汉霖(53.95亿元)。

净利润  与不错的营收相比,63家公司的净利润合计为-351.72亿元,整体赚钱能力有待提高。其中,亏损最大的是百济神州(净利润为-67.16亿元);其次是再鼎医药(亏损23.61亿元);再次是君实生物(亏损22.82亿元)。

但一个好消息是,这3家公司相比2022年的亏损额度均明显收窄:如百济神州2022年净利润-136.42亿元,相比之下,2023年有明显改善。各家Biotech企业虽然都有不同程度亏损,但对动辄以十年计的Biotech产业来说,这并不是不能接受的财务表现。

另一个好消息是,在整体亏损的情况下,有4家企业实现了盈利。其中,康方生物盈利最多(高达20.28亿元),复宏汉霖排第二(盈利5.46亿元),和铂医药位列第三(盈利1.61亿元),先瑞达医疗居第四(盈利0.15亿元)。

盈利来源  从盈利来源分析,康方生物45.26亿元的营收中,有29.22亿元来自技术授权和技术合作,其余来自产品销售;复宏汉霖53.95亿元的营收中,7.73亿元来自技术授权和技术合作,其余来自产品销售及少量技术服务;和铂医药6.31亿元的营收主要来自技术授权和技术合作;先瑞达4.74亿元的营收完全来自产品销售。

市值表现  附表详细罗列了63家公司中按照2023年度营收排行前十的本土医药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以及截至4月19日的港股市值情况。市值表现上,颇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不少在多板上市的企业来说,科创板的表现要好于港股市场。典型如百济神州,在科创板的市值为1579.79亿元人民币,在港股为1045.95亿港元;君实生物的科创板市值为242.68亿元人民币,港股市值为91.08亿港元(约合84.21亿元人民币);荣昌生物在科创板市值为267.12亿元人民币,在港股为150.78亿港元(约合139.41元人民币),反映出近期不同资本市场对于Biotech公司市值的不同态度。

聚焦:前三强“秀肌肉”

百济神州  位居头部的百济神州目前主要有泽布替尼、替雷利珠单抗、帕米帕利三款产品在售。其中,泽布替尼已在中国、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上市;替雷利珠单抗在中国和欧盟上市;帕米帕利已在中国上市。百济神州还通过License-in获得了来自安进等公司共14款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权利。这些产品销售总共贡献收入154.31亿元,同比增长74.54%。营收表现上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美国市场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35.5%,在业务全球化、国际化方面,百济神州一马当先。

除直接销售外,百济神州2023年共获得18.95亿元对外授权收入,其中5.45亿元来自与诺华在替雷利珠单抗的合作(该合作于2023年9月终止),13.5亿元来自与诺华在研产品欧司珀利单抗的合作(该合作于2023年7月终止)。

百济神州在研发上一直采用“高强度投资”策略,2023年研发费用为125.33亿元,占整体销售额高达72.34%。除了依托海量投资带来的丰富的在研管线,还在全球市场开展临床试验并进行商业化,其在美国及欧洲市场自建了超过500人的商业化团队。同样一款药,不仅能在中国市场销售,还能在美国及欧洲市场销售,带来的营收和利润自然非常可观。全球化能力+研发实力,是资本市场在百济神州连年亏损下仍然给予其超高估值的核心要素。

信达生物  信达生物拥有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伊基奥仑塞注射液、托莱西单抗注射液等十款可商业化产品,其中伊基奥仑塞注射液、托莱西单抗注射液两款创新产品于2023年在中国市场正式上市。十款产品在2023年的总销售额为57.28亿元,同比增长38.4%。

同时,该企业在肿瘤、心血管代谢、自身免疫及眼科等疾病领域拥有不错的管线。在肿瘤领域,预计福泽雷赛和他雷替尼两款创新药今年有突破性进展。2023年,信达生物研发开支达22.28亿元,占整体营收额的36.67%。依托中国市场及强大的自研能力,其一直被市场看好,也是最有潜力成长为Big Pharma的企业之一,目前的港股市值虽离巅峰期有距离,但和很多Big Pharma市值相比已具有相当竞争力。

复宏汉霖  复宏汉霖拥有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五款可商业化产品。上述产品通过直接销售及授权销售,在2023年共计为公司带来53.95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67.8%。除了在中国市场上市,还积极推进产品在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上市。

同时,复宏汉霖拥有处于临床不同阶段的在研产品或新适应症超过30个。2023年企业研发总投入11.18亿元,占总营收的20.72%。投入占比相比成熟的化药企业算是比较高的,但在Biotech公司中表现不突出。由于复宏汉霖已上市产品在研管线以生物类似药为主,其资本市场估值并不高。截至2024年4月19日,已实现盈利的复宏汉霖市值仅为80.55亿港元,远小于尚有10.28亿元亏损的信达生物。后期表现有待进一步观察。

乘势:Biotech三走向

    医药是慢生意,不像互联网、房地产那样可以快速实现可盈利及规模化。不过,它也是“长红”生意,没有明显的周期性。细览63家通过港股18A上市的Biotech公司年报,他们创办的平均年龄不到10岁,经历过资本的追捧,又正在经历资本的回调,不少企业还正在为生存而奋力拼搏,他们的集体画像透露了本土Biotech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可以明确看到的是Biotech企业正在实现盈利。不仅是前文提到的康方生物、复宏汉霖等4家企业实现了真正的商业化盈利,代表性企业在亏损上也有较大幅度收窄,其中百济神州亏损收窄50.77%,信达生物收窄52.82%,再鼎医药收窄24.38%……某种程度上,资本回调期并不是坏“势”,提醒Biotech企业注重盈利管理、现金流管理,帮助臃肿的企业“瘦瘦身”,将多余的“脂肪”转化为结实的“肌肉”。

其次,研发管线的重要性至上,全球临床试验管理能力及全球商业化能力是新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在百济神州、复宏汉霖等企业身上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两家企业拥有在全球市场推进新产品临床试验及商业上市的能力,百济神州还拥有全球商业化能力,这也是其在实现规模化营收的同时还能保持高达50%以上高速成长的关键。

此外,美国及欧盟市场依然值得所有志在全球化的Biotech企业关注,市场本身的规模以及高定价带来的高利润,使得这些市场拥有足够的吸引力。当然,如何应对地缘环境冲突等带来的潜在风险需要战略考量。

再次,尽管整体前景向好,但18A企业也面临来自新晋Biotech公司的压力。回顾2023年度主要交易事件,颇为遗憾的是大多数交易与18A企业无关,排名前十的交易无一来自18A企业。当年度最大的License-out事件,百利天恒与BMS潜在交易金额高达84亿美元的单笔交易,已超过所有18A企业2023年度总营收。本土医药企业尽管通过有利的上市政策率先拿到了上市“船票”,但并不意味着未来最优秀的Biotech企业一定会来自港股18A,强有力的竞争者们仍在不同赛场“暗战”。

【小结】

    尽管压力重重,但“抬头尽是朝阳”。18A企业更大盈利的曙光已在前方,如何持续强化研发管线,拓展全球上市能力以及全球商业化能力,是借道港股18A政策上市公司致胜未来的关键。18A不是“丹书铁券”,18A以外的Biotech企业也正积蓄着满满的战斗力快速前行,让我们继续为18A企业鼓与呼!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