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跨国药企中国市场表现打分

发布时间:2024-03-08 10:47:54作者:史天一来源:医药经济报

当前,我国已不仅是全球医药医疗关键的消费市场,也逐渐成为全球创新重要策源地。表现在跨国药企动作上,一方面力求更多新药快速在中国上市;另一方面,通过BD交易、并购等形式,不断吸纳本土创新成果,进而赋能全球业务。


并购及技术合作频繁


2023年以来,跨国药企在与本土企业的技术合作方面持续加码,有的甚至采取直接并购的方式拓展技术管线和潜在市场。

例如百时美施贵宝与泽纳仕生物去年9月达成BD交易,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发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CD19xFCYRIIB双特异性抗体obexelimab并将其商业化;当年10月, BioNTech与宜联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和全球许可协议,BioNTech向宜联生物支付7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额外开发、监管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潜在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同月,恒瑞医药宣布与默克就其自主研发的PARP1 抑制剂HRS-1167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包括首付款、技术转移费、研发里程碑付款等在内,潜在付款总额高达14亿欧元。至2024年2月,PARP1抑制剂已启动临床。

阿斯利康去年下半年以来也动作频频,收购或与国内药企达成了技术转让协议。如2023年12月底以12亿美元收购CAR-T疗法公司亘喜生物;2024年1月,以5.4亿美元总价购买安锐生物EGFR L858R抑制剂等。

【点评】 中国药企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产品逐渐获得世界范围的认可,也体现了跨国药企加深与本土企业合作的强烈诉求。外企识别潜在价值技术和产品的能力值得学习借鉴。


GLP-1赛道星光熠熠


2023年“最亮的星”当属GLP-1,诺和诺德、礼来等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均有亮眼表现,而主要市场份额被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抢占。从2023年度财报看,诺和诺德共有三款司美格鲁肽系列产品,分别为用于减重的针剂Wegovy、用于2型糖尿病并正在拓展减重适应症的口服片Rybelsus、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注射液Ozempic。2023年,诺和诺德的GLP-1产品在中国收入为62.08亿丹麦克朗(约合9.20亿美元),同比增长79%,主要得益于司美格鲁肽。今年1月底,Rybelsus被批准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今年有望迎来新一波增长。

【点评】 礼来的替尔泊肽、度拉糖肽是司美格鲁肽的主要竞争对手。去年以来,诺和诺德的竞争对手同类产品不断有新适应症获批,虽然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如司美格鲁肽,但上市后依然是强劲势力。同时,虽然国内GLP-1相关企业数量众多,但仍处于同质化内卷,还无法在这一赛道与国际巨头分庭抗礼,仍需追赶。


PD-1潜力续航


PD-1大爆品、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K药”)2023年在国内市场仍有可观的销量,技压纳武利尤单抗(“O药”)。实际上,两款爆品的竞争之火早已蔓延至中国市场,随之而来的是本土药企跟进PD-1药研,包括百济神州、君实生物、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国产PD-1接连获批。但由于竞争企业数量变多,加上医保控费、国谈等政策落地,PD-1这个曾经的千亿级市场大大缩水。

一方面,虽然感受到来自中国本土创新药的压力,但由于K药的先发优势和技术壁垒并不断拓展适应症,其全球市场份额仍维持在20%左右,去年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仍不俗。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竞争已趋白热化,已有部分国产药品进入医保,除非K药在适应症拓展等方面有更多惊艳表现,否则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必然被本土竞品的分羹。同时,百时美施贵宝最近对O药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也有新发力,为扭转低迷态势,近期其与再鼎医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再鼎医药将负责O药在多个省份的商业化落地。

【点评】 PD-1赛道虽然很卷,但依然属于潜力赛道。O药未来如何尚需时间检验,但K药的竞争对手众多是不争事实,各家企业唯有持续加码技术研发,才能保持各自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一席之地。


HPV疫苗仍是重要增长点


默沙东的GARDASIL 9在国内HPV疫苗产品中已经维持了好几年的亮眼表现,也在2023年为该跨国药企的中国业绩做出卓越贡献。2023年,默沙东制药业务收入中的中国市场贡献67.1亿美元,同比增长32%。与此同时,葛兰素史克的HPV二价疫苗销量目前还远不及默沙东的九价产品。

【点评】 默沙东正通过扩大全球产能、加大对中国市场供应等举措进一步提升HPV疫苗可及性。不过,多款国产相关产品已经进入临床Ⅲ期,跨国药企想保持中国市场优势地位,仍需从多维度加大创新力度。


>>>小结<<<


包括上述赛道在内,在表现尚佳、稳步发展的子领域,跨国巨头仍具备明显技术优势,但跨国药企之间、本土药企与外企之间的竞合值得期待。例如昔日O药、K药大战,O药似乎势弱,但近期又开始摩拳擦掌,与本土企业达成商业化协议,再战中国市场。GLP-1方面,诺和诺德虽有先发优势,也面临各路竞品压力。

唯有不断改进技术,加固创新壁垒,才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跨国药企和本土企业之间的BD交易、并购案例增多,说明国内药企在技术、运营管理、商业化水平上的提升进一步得到了国际认可。下一步,中外企业的合作机会仍将增大,一方面,本土企业通过商业合作学习跨国药企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强强联合有利于形成更强的“碾压级”优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