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东北非拓展战略

发布时间:2024-02-21 11:03:04作者:特约撰稿 王进来源:医药经济报

去年以来,关于中东药厂寻找中国买家、本土药企组团进军北非的报道见诸众媒体。“百闻不如一见”,2023年11月,笔者前往卡塔尔市场考察,收获不浅。今年春节长假后,笔者二次踏上中东旅程前往迪拜,寻找更多医药投资机会。

区域基本概况

对于制药行业来说,中东和北非很大程度上是全球范围内尚未深度开发的区域,但要顺利切入并非易事。这些地区国家之间的药品消费能力迥异、新药研发生产能力缺乏、性价比较高的基本药物和仿制药研制生产能力不足、对品牌产品与仿制药的偏好也大不相同。尽管如此,无论是将中东和北非看做销售区域还是生产设施建立地,依然吸“睛”力非凡。

市场规模

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东和北非医药市场销售额约360亿美元,占当时全球市场份额约2%。这个相对较低的起始基数在过去七年呈10%以上的年增幅,大大超过当时全球平均4%~6%(最近几年为2%~3%)的全球增长率,甚至超过巴西等金砖新兴医药经济体。预计2025年该地区医药市场销售额有望突破600亿美元。

医药需求

实际上,中东和北非地区是目前医药经济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之一,主要由人口规模增长、预期寿命延长、老龄化开始加剧所推动。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导致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和病症的发病率升高,尤其是心血管疾病、肥胖和2型糖尿病。

有机构统计,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占该区域成年人口总数的16.2%,每年的治疗费用估计为330亿美元,预计未来20年的患者数量将增加1倍。

值得注意的是,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GCC)的医药市场显示出更大成长潜力。来自Research and Markets的研究报告显示,GCC地区的医药市场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专利和非处方药市场规模约占该细分区域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二;进口药品占GCC医药市场超过80%的份额。

地区差异

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药品市场在不同国家之间差异很大。例如,沙特阿拉伯的高消费能力和对国外奢侈品牌文化的偏好推动该国超过八成的药品均来自进口。而在埃及,约九成药品消费为国产,仿制药的市场份额相比该地区其他国家要大得多。

另一方面,整个非洲的制药业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00亿美元左右。这是由各国的城市化推动的,经济更发达的地区,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有能力获得所需药品。

非洲各国政府还鼓励本国药品生产,目前不少国家的药品进口额超过出口额。但由于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和医疗保健成本的上升,或将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进入非洲特别是北非,促进该区域各国药品制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政策与竞争格局

各国振兴规划

本土政策扶持是中东和北非地区制药行业振兴的关键。例如,为削减不必要的医疗保健支出并实现医药经济多元化,沙特政府积极尝试通过监管进口品牌药品和促进本地仿制药生产,以增加仿制药消费。而国外制药公司2023年以来在该国也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投资,包括与沙特国内制造商的合作及开展制药新设施建设等。

GCC也是提振中东和北非地区制药市场的关键所在。例如,GCC成员国曾于2014年共同制定了药品价格统一战略,实现该地区标准化药价。

值得一提的是,GCC与印度之间有自由贸易协定,这可能会带动印度仿制药进一步渗透至中东市场,建议中国相关企业积极跟进。其中,处于上升通道的国产原料药可以此为突破口更好地打入中东市场,这为中国本土药企出口原料并在此建立药品制剂生产厂家制造了很好机会。

外企摩拳擦掌

另一方面,针对开放和成长中的中东与北非医药市场,许多国外药企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战略布局。中国药企不论是主营大分子还是小分子药物、诊断试剂还是医械、疫苗,都需审慎考虑自己的产品特色和价格成本优势。

其中,国外新产品进入该区域市场的成本高昂且具挑战性。通常,创新产品大部分来自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这些公司如果不被大公司收购,肯定希望专注于美国、欧洲、中国、日本市场,并可能寻求外包,合作开发其他国家市场包括新兴市场。这是中国药企特别是CRO公司的绝佳机会。

主打小分子仿制药的企业,则需研究印度公司的低价竞争策略。中国部分原料药是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可考虑在中东设厂,用中国的原料在当地生产制剂,供应中东和北非市场。

生物类似药方面,也可采取类似策略,如能在欧美市场率先获得准入,也可在中东注册销售,待市场成熟后再进行本地化生产。

当地投资测向

沙特 2022年6月,沙特阿拉伯公布了一项针对疫苗和重要药物行业涉及34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以加强制药和健康安全。该举措强调疫苗、血浆和胰岛素技术的本地化来削减进口费用。据悉,由该国工业和矿产资源部部长牵头的疫苗和重要药品制造委员会正在极力推进这一目标,初期阶段重点针对儿童疫苗、胰岛素制造和血浆衍生物,最终目标是使该国成为中东地区疫苗和重要药物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在这其中,中国医药企业与疫苗公司可积极开拓上述细分领域并进行本地化注册。

同年,沙特阿美公司和政府部门等主要实体合作启动生物技术初创企业计划,旨在促进初创企业发展与全球交流,提供投资机会并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应对生物技术发展挑战;注重技术转让和本地化,与国家生物技术战略保持一致,提供管理指导和咨询。

阿联酋 阿联酋的制药业迅速扩张,与阿布扎比的2030年医疗保健生命科学愿景保持一致——到2030年,阿布扎比力争成为全球生命科学投资目的地。值得注意的是,中东多国鼓励新药在本国落地,简化审批程序,使得2022年该地区的临床试验数量显著增加,同年阿布扎比孵化的初创企业数量增长了40%,并迎来近90家新公司,反映出生物科技在此的蓬勃创业环境。

阿联酋于2023年开设了机器人生物库,这个尖端生物库可容纳700万个样本,位于迪拜医疗城内的医学研究所,主要使命是推进遗传性疾病、癌症、慢性病和流行病研究,为当地医疗机构提供大力支持。

种种进展与投资布局,为中国药企带来合作契机,既可输出技术和服务,也能借助当地病患和临床资源,进行海外多中心临床试验等。

中国药企实践

对于中国企业和投资人而言,打开中东和北非海外市场需要耐心,需要长远规划,在人力资本上下足功夫。物色能开拓市场、熟悉当地文化和语言的经营管理团队,这是成功的关键。同时,万事俱备也要粮草先行,备足资金,找准合适的当地合作伙伴,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政策以及国家层面的战略合作等优势。

发挥中国原料药中间体、植物提取物、中成药等生产优势,利用当地临床资源、医院和CRO,开展海外临床注册和多中心试验,合规合法获得当地产品认证和产品销售许可及分销代理。资本运作方面,可考虑与中东政府、家族基金进行股权投资与战略合作。

早在2022年6月,华东医药与中东知名企业Julphar达成战略合作,授予Julphar利拉鲁肽注射液产品糖尿病及减肥两个适应症在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埃及、科威特、阿曼、巴林等中东和北非地区17个国家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百济神州、君实生物等有部分在欧美批准上市的新药和生物类似药也计划或正在中东推广,这些都是积极作为。

进军态势<<<

跨国公司投资或合作

在中东制药行业快速发展的格局中,有几个关键因素对跨国生物医药公司具有绝对吸引力:一是中东提供了尚未开发的机遇,并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该地区的医疗保健基础设施获得大规模投资。例如沙特阿拉伯自2021年以来在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包括建立先进的生物技术集群;在GCC,有160多个医疗保健项目尚在筹建中,总价值超过530亿美元。三是当地政府支出和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增加,为该区域生物技术和制药行业的创新增长提供肥沃土壤。鉴于此,越来越多跨国制药公司正在评估“中东战略”。

●2022年,沙特阿拉伯政府投资部门(MISA)与诺华合作,增强本国生物制药能力。合作包括对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转让和临床研究的本地投资,以减轻医疗保健预算压力。同年,MISA与GSK签署协议,进一步提高沙特在中东地区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行业的领先地位,打造该区域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创新中心。

2023年7月,赛诺菲与当地生物制药公司Lifera和Arabio合作,促进当地疫苗生产,分享制造七种关键疫苗的专业知识,符合该区域国家通过技术转让和劳动力发展加强医疗保健能力和生物制药行业的目标。其中,Lifera为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全资拥有的生物制药公司。

●2023年5月,英国诊断公司Virax Biolabs在迪拜科学园设立了地区总部。同年6月,阿联酋卫生部门启动与礼来、艾伯维的合作,助攻阿联酋首都的临床研究、真实世界证据、医疗保健技术、个性化医疗和基因组学发展。同年9月,阿斯利康在迪拜科学园开设了可持续发展办公室。  

【点评】以上举措或多或少代表了跨国药企未来几年在中东市场拓展的新趋势。一方面,跨国药企可以向目标市场提供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当地制造渗透当地市场;另一个趋势可能是与该地区国家的本土制造商或CMO合作,许可其产品并将产品推广至目标国。

开拓建议<<<

其他市场亦有机会

新的一年,中国药企远洋目的地或将更迭,规避高强度竞争市场,寻找产品新增量地。

笔者留意到,近年来,成功建立医药制造业的北非国家包括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其中,摩洛哥生产的药品出口至欧洲、非洲其他地区与中东地区。这些趋势给拥有强大制造和分销能力的外国企业与北非公司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带来可能。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目前最大的药品制造市场位于南非。近年来,南非越来越多地转向仿制药,为国内外制造商提供了大量机会。另一个有前景的医药市场在尼日利亚。上述国家和地区将为中国药企提供原料药和中间体,并为高附加值、难仿制的药物制剂提供很好的机遇。

东南亚亦是中国药企向往之处,这里的医药市场规模虽远不及欧美,但胜在内卷没那么严重;同时东南亚盛行印度仿制药,而中国品牌药也毫不逊色。

有观点指出,作为东南亚少有的发达国家,新加坡可能是国内药企入局该区域市场的最优选择之一,其不仅胜在地理位置优越,更有多家跨国医药巨头入驻,是东南亚的创新一极。而要将医药产品销至东南亚,最直接的办法是建厂,尤其是对于已在全球领域布局且有相对成熟体系的大生物医药企业而言,直接进行生产模式复制没有太大难度。2020年以来,国药集团、科兴生物、金斯瑞、药明生物等国内生物医药企业龙头相继在新加坡建厂。国内头部CXO也很看重东南亚新兴市场。除了建厂与投资,通过Licence-out快速“出海”是第三种选择,如信达生物、正大天晴康方、复宏汉霖等。

本草资本创始合伙人刘千叶近日对话动脉网提及,优质的初创企业若以研发最前沿产品为目标,首选还是欧美、日本,在东南亚也能找到很多商机。中国企业的不少疫苗、体外诊断产品均努力销往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契机一直在,但市场规模有待拓宽。

(王进 赵泓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