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大药企“边买边卖”聚焦主业

发布时间:2024-02-21 10:50:02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两年,国内传统大型药企为了朝Big Pharma迈进,持续聚焦创新,加速整合。有的企业选择“瘦身”,剥离非核心业务。不久前,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称,将出售正大青岛67%股权,交易总对价约为18.2亿元。除中国生物制药外,亦有一些大型药企选择出售相关业务,释放产业整合新讯号。 

专注优势寻新机

据了解,从去年10月至今,中国生物制药已三次出售旗下企业股权。包括其附属公司上海正大通用药业约84.2%的股权、苏州天晴兴卫55%股权、连云港正大天晴100%股权及浙江天晴中卫55%股权。

对于出售正大青岛和正大通用股权,中国生物制药表示,致力成为创新驱动的国际化综合性制药龙头企业,持续投入资源推进肿瘤、肝病、呼吸、外科/镇痛的四大优势治疗领域的产品开发,加强全球化布局。有业内人士表示:“正大青岛主要从事骨质疏松症药物及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与中国生物制药布局的治疗领域不一致。而正大通用主要是一些普药,另外三家则是商业流通业务,剥离这些业务可让中国生物制药进一步聚焦优势治疗业务,优化资产和业务结构,通过三笔出售交易获得的超过20亿元的收益可以继续投入研发或发起并购。”

除中国生物制药外,人福医药等企业相继剥离非核心资产。2022年以来,人福医药相继出售汉德人福、天风证券、百年康鑫、杭州福斯特、宜昌妇幼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等股权,以及乐福思集团海外资产。

一位医药战略专家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做企业既要聚焦所长,也要寻找新机会。以往,药企的三项战略分别是聚焦、差异化、低成本,现在跨界合作也是未来发展方向。对药企来说,如今多积累一些现金无疑具有前瞻性,可用于投入更好的资产和研发。未来,如果企业想活得更好,首要就是聚焦,然后提高技术含金量和竞争壁垒。不过,无论是资本方还是药企也都会更谨慎。”

多元合作谋未来

值得关注的是,在剥离非核心业务的同时,一些企业持续加大创新布局。2023年上半年,中国生物制药研发投入高达26亿元,占总收入比例约17.1%。其中,创新药研发投入达21.3亿元,占总研发投入比例超八成。中国生物制药在JPM大会还表示,外部合作是公司最重要的增长动力之一,2024年计划完成5笔BD交易。华润医药也表示,将把外延并购作为重要发展方式之一,重点关注自我诊疗、生物制品、创新药、特色仿制药领域的优质标的。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曾表示:“恒瑞、先声、海思科等传统企业通过仿创结合,创新药业务逐步扩大,另一类中小微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创新群体越来越大。很多传统大型制药企业通过股权合作、技术合作、销售合作,开始整合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甚至是公司整体,案例也越来越多。企业都在业务拓展中寻求各方面的合作,接近欧美市场场景。”

不过,也有大型企业负责人透露,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合作,但目前创新药企的并购价格依然太高,还要再降一降才能接受。前述专家则认为:“按照国际趋势,大企业都会并购一些生物制药企业。虽然国内创新药企很多,但还没有发生一些被传统大型药企并购的案例,反而合作的形式比较多。这主要与现阶段的行业特点有关,真正的原创生物药物还不多,市场价值有限。整体来看,未来生物药市场是主流趋势,如果有更多原创新药出现,很快就会被传统大药企看中,围绕生物药的并购将会在中国发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