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刍议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发布时间:2024-02-05 18:02:52作者:龚晓红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出台系列举措推动县域医疗利益共同体形成,推动基层卫生健康资源供给侧改革。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分享对此项工作的认识。


存在不足

首先,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业务整合层面,人事编制统筹匹配、财政保障、医保政策支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方面缺乏协同性。

其次,医共体的相关资源尚未实现有效配置和管理,各成员单位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缺少协同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整合服务发展愿景。医共体统筹优化资金配置、绩效考核和利益分配有待进一步探索。

再次,基层服务能力与老百姓就近就医、有效就医和有序就医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牵头医院自身能力有待强化,而成员单位又缺乏诊疗能力和转诊协调服务能力,基层机构软硬件设施和人才配备等基础薄弱。

最后,信息一体化不足。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县域医共体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但医共体区域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医共体内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建设标准不一、数据整合有难度。


几点建议

1.构筑分工明晰的县域医共体服务体系

重点对医共体单位内部成员进行管理效能考核,重点监测医共体服务期间患者外转率、服务能力提升成效、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下放人财物的自主管理权限,科学引进人才,合理核定绩效。根据功能定位,精准推进各级医疗机构的能力提升,县级综合医院突出急危重症救治和综合管理、县中医院突出中医特色加医防融合,乡镇卫生院侧重一般诊疗加公卫服务,村级(社区)卫生室、医务室落实疾病监测哨点加公卫服务,形成县域内不同医疗机构的错位协同发展。围绕医保基金县域外支出病种排名和县级医院学科发展基础等情况,精准推动重点专科、学科发展方向。以平台化和中心化的学科建设思维,推动急症领域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建设,非急症领域着力补齐癌症、腔镜和无痛等中心建设。依托公共卫生服务推动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健康促进、康复和中医适宜技术中心等建设,以中心化的运行方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在医共体内部结合各医疗机构优势,明确各自重点发展的技术专科,形成内部错位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县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缓解患者外流问题。 

2.搭建灵活机动的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

改变传统用人模式,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院长职业化和专业化管理。研究制定区域医共体薪酬绩效方案,建立以岗位职责考评为主的全员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薪酬计分考核体系,规避“大锅饭”现象。进一步完善医共体内信息化系统的应用,通过“数据大脑”,精准提升医共体人、财、物运营管理效率,同时为地方相关部门制定各项卫生健康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3.形成医防协同的县域医共体服务形式

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融合发展。进一步建立完善医共体牵头医院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统筹管理能力,通过分析区域内居民的年龄结构、病种特征、生活习惯等因素,拟定医共体公共卫生工作的具体措施,将县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作为技术支撑力量,强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指导、对公共卫生成果的量化评价,赋予医共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自主管理权及考核权,推行县乡村联动,分类、分标、分级、分片科学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围绕工作量、时长、难度、风险及成效等因素细化且量化公共卫生成果,从而构建有效的公共卫生激励机制。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