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铆劲冲刺耗材集采 国产替代追风赶月

发布时间:2024-02-04 13:42:24作者:本报记者 慕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2024年开年以来,多地官宣医用耗材集采新进展。1月31日,京津冀“3+N”联盟28种集中带量采购医用耗材报价工作正式开启。此前几日,河南对血液透析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采购代表品拟中选结果进行公示,引发行业关注。

从河南联盟集采的中选结果来看,共有157款产品拟中选,中选率高达89.2%,拟中选产品最高降幅74%。除降幅外,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国产品牌位居多个组别第一,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国产替代持续加速

此次河南联盟集采采购品种主要是血透类耗材,包括血液透析器、血液滤过器、血液净化装置体外循环管路、动静脉瘘穿刺针和透析用留置针。国产企业铆足劲冲刺,接连拿下多个组别首位。其中,血液透析器排名前十企业均为国产品牌,包括江苏朗生、健帆生物、新华医疗等;血液滤过器组别中,国产品牌康盛生物、新华医疗、江苏朗生排名前三;血液净化装置体外循环管路组别前十企业亦均为国产品牌。

“从报价策略来看,国产企业是以降价取胜。”医疗器械行业营销人士王强表示,报低价并非外资企业参与集采的优先策略,其大多不以抢量为第一要素,而重在维持利润。从以往医用耗材集采看,高价中标是外企和国内头部企业的必选项,而80%~90%的国产小品牌会以较大价格降幅获得市场空间。由于医用耗材带量采购采用“多企业多产品中标,医院自主选择”的规则,即使中标,医院也有一定选择权。

也有行业专家认为,这次血透类耗材带量采购将基本改变市场结构。除了现在的联盟省份,其余地区也将快速跟上集采步调。在血透耗材板块,国产份额有望达到60%以上。

王强直言,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政策持续向好,医疗新基建不断加码,推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增长,医疗器械国产替代成为必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集采作为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加速器”将发挥重要作用。   

多维抬升硬实力

低值医用耗材技术含量及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国内厂商众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值耗材市场规模约为155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213亿元,增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在集采化时代,医用耗材企业正面临一场艰难的搏杀。

稳健医疗副总经理张莉表示,医疗器械行业具有细分领域数量多、区隔大、发展快等特点,难以出现“大而全”的巨头型企业,只有通过不断丰富产品线,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应对外部竞争带来的冲击。

张莉认为,在带量采购的背景下,缺乏核心技术和差异化创新能力的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淘汰。医疗器械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创新“硬实力”,并持续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讲,要有高效的产品交付和尽可能的低成本,核心在于持续优化流水线,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面对本土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等现状,提升运营效率、降本增效势在必行,也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并走向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张莉提醒道:“卓越的运营并不意味着通过牺牲品质、采购廉价物料在竞争中获利,也不是依靠打折促销吸引客户,关键在于产品标准化和流程规范。”

在米田亩(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龙永安看来,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供应链、效率、技术及研发方面多做思考,通过优化流程、设备升级等方式降低成本,依靠产品升级、创新、研发等提升企业竞争力。而从国际竞争角度来看,在医疗设备、医疗耗材等主要细分领域中,我国仍有大类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依赖海外的企业和技术,国产替代任重道远,亟待通过原始创新实现超越。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