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商保即结重启新药增长引擎

发布时间:2024-02-04 13:41:05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商保在医药产业链中既是痛点,也是新增长点,关乎创新药物非医保市场的放量空间。1月2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印发科技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力推发挥保险力量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风险类商业保险等业务。

近期,国内首款保障髓外复发的白血病防复发医疗险面世,“带病体”保险的不断创新进一步打开商保的想象空间。国家卫健委前不久直指商保就医结算顽疾,提出“2025年底有条件的省份要实现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国家层面正在制定商保一站式结算信息标准规范,建立就医结算项目等编码数据库及商保结算跨省互通共享主索引数据服务接口,实现全国漫游”。正在举行的地方“两会”代表也纷纷呼吁,加强商保在新药支付体系的独特作用。

带病投保市场放量

银保监会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规划要求,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问题在于,尽管目前健康险市场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70%是定额给付型的重疾险,医疗险总量仍然较小,约为基本医保的1/10,商业保险的价值亟待发掘。

资深行业专家薛林桐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在中国,商保占比低是一大掣肘。中美医疗支出构成中,医保部分水平基本相当,差异主要体现在患者自付与商业医疗保险的比例上,中美这一比重分别为45:7和5:17。”他认为,这也是国内创新药市场短期内难以持续做大放量的深层次原因。目前生物制剂创新药的全球销售额分布中,美国占55%。要打破这种局面,既要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要提升商保运营水平。更重要的是,应从“保健康人”向“保人健康”的底层逻辑改革,开发市场急需的商保产品护卫公众健康。

据了解,目前国内处方药院外市场总量已超过4000亿元,而这其中很多都是医保不支付的自费药品,挖掘这一潜能市场更具诱惑力。镁信健康分享给记者最新的年度报告显示,海南正探索专病专保、带病体可保等保险,目前纳入400余种海内外特药。镁信健康创始人兼CEO张小栋称:“带病体保险是一种新趋势,但需要更多相关产业协同创新探索新路径。”据了解,他们正在探索开发针对带病体人群的专属普惠险产品,聚焦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专病化产品。

有数据显示,全国慢病人群数量超过4亿人,按照年度人均保费1000元测算,未来可发掘的“带病体”保险市场的年度保费超过4000亿元。而2022年“带病体”保费不到500亿元,这其中的空间很大、挑战也很大,需要险资与“三医”政策协同创新。

医药险融合难点

发挥商保的重要作用已成为行业共识。1月17日,海南省召开《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着重提出加强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的衔接,提高创新药械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此外,全国各地惠民保已逐步走向制度定型,而“带病体”保险的兴起让业界有了全新的期待。目前,商业健康保险正以药品为切入口,建立完善的药品清单及管理制度;同时,从健康体检、疾病筛查、诊断到治疗、监测等全病程服务进一步融合。那么,商保能否成为医保外最大的支付方?

米内网数据显示,在集采及国谈等政策加持下,近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肿瘤药(化药+生物药)市场跌宕,总体维持在千亿规模。但从细分小类看,截至2023上半年,抗体药物独占鳌头,市场份额由2018年的15.42%升至38.31%;以替尼类为代表的蛋白激酶抑制剂紧随其后,市场份额超过25%;植物生物碱和其他天然药排位第三,包含紫杉醇、多西他赛等。

    需引起业界重视的是,在2018年国采未开始前,抗肿瘤药产品销售额TOP20主要以仿制药为主,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多西他赛注射液、替吉奥胶囊位列前三;随着国采的持续推进,创新药上位,包括10个抗体药物(4个国产新药)、5个蛋白激酶抑制剂(3个国产新药),商保持续发力,新药市场前景不可小觑。

实际上,国内早有企业开展过药品福利管理业务,国新健康就曾尝试构建优势目录、处方共享平台,开展基于医保委托支付的采购服务及基于慢病等人群的处方外配服务,但成效并不理想,这也映射出商保创新的难度。

对此,博奥晶方生物科技公司首席科学官郭弘妍博士直言:“新药市场放量,堵点在商保尚未崛起、创新药进院难,商保的创新带来新机会,非医保市场将会培育成提高新药可及性的重要渠道。”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