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前瞻药研潜力赛道 激发第二曲线增长

发布时间:2024-01-26 11:01:52作者:本报研究中心整理报道来源:医药经济报

QQ图片20240126110059.jpg

    企业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在《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中讲道:在第一曲线达到巅峰之前,找到驱动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之前开始增长,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1月11日,第35届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隆重召开,在主题为“质胜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平行发布会上,NMP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医药经济报》原总编陶剑虹在《激发第二曲线增长——国内外医药创新生态与品类新格局》报告中,梳理了当前全球医药创新特点,对临床重点品种的市场格局与研发进展进行剖析,并前瞻了药品研发的几大潜力赛道。她指出,寻找“第二曲线”增长并不是曲线向右平移,放弃已有优势,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向上进行突破,类似进入指数次幂的形态,激发企业“第二曲线”向上增长。

透视全球创新生态变化

2023年,全球医药创新领域取得不俗成绩:中美两地新药获批数量齐齐回升、基因编辑疗法与RSV疫苗均开启商业化、AI制药带来新药研发变革潜力……

在陶剑虹看来,当前医药创新主要呈现出十大特点。

全球药物研发线格局洗牌

当前,全球药物研发线四大变化趋势值得关注:一是药物研发扩张步伐放缓,全球在研药物数量与研发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但增幅放缓;二是研发线集中度下降,头部企业研发线的贡献持续下滑,小型企业“存在感”增强;三是第一梯队格局趋稳固,研发线TOP 25企业在研药物数量与排名位次变化不显著;四是新冠药物热度退潮,在研药物与临床试验数量均有所减少。

FDA新药批准量破50大关

2023年,美国FDA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批准了55款新药,数量为近5年最高,其中具有创新机制的疗法占比超过六成。从治疗领域看,癌症和罕见疾病的新药数量位列前茅,占比均超过20%,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也有多款药物获批;从药物类别看,小分子药物占比达到55%,以多肽类和核酸类药物为代表的新分子疗法占比为13%。

2024年也有多款有望获批的重磅新药值得关注,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KarXT因取得难得的临床积极结果,成为最受关注的潜在重磅疗法之一。Madriga制药的resmetirom若能获批,则将成为FDA批准的首个NASH疗法。此外,Moderna可能加入葛兰素史克(GSK)与辉瑞的RSV疫苗市场之争。

全球创新药国内上市时差缩短

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新药加速上市,受益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数据被采用,以及附条件批准程序等因素,进口创新药国内外上市时差显著缩短,平均值由2018年的6.3年缩短至2022年的4.4年。2023年上半年,NPMA共批准63个进口药品上市,自当年4月以来,单月的获批数量都有所增加。

国内创新药获批数量大步向前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获批上市的1类新药有41个,较2022年(21个)近乎翻倍,包括20个化药、16个生物制品与5个中药。这些新药覆盖抗肿瘤、抗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其中抗肿瘤与抗感染药物最多。

中国头部药企创新力活跃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16-2023年获批新药数量最多的前20家国内药企,共有88款新药获得NMPA批准上市。其中,41%的新药属于企业自主研发,引进及合作产品占比为59%,内外创新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此外,国内头部药企与跨国巨头在营收规模上存在明显差距,但在研发强度上的差距没有如此显著。2023年全球制药50强的前十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研发强度超过20%,最低的艾伯维为11.5%。而上榜的4家国内药企中有3家研发强度超过艾伯维,恒瑞医药22.2%的研发强度更是超过数家跨国巨头。

国内药企头对头试验显著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由中国本土药企发起的Ⅲ期头对头临床试验,2020年仅有2项,2021年、2022年增长至7项、8项,而2023年仅上半年就已有8项。尽管试验费用高、风险大,但在有研发实力支撑,以及对海外市场憧憬的驱动下,越来越多国内企业敢于推进头对头试验,这也将成为中国创新药产业拥抱国际市场、创造价值的必经之路。

创新药“出海”再创佳绩

经历前两年的低谷后,2023年本土创新药“闯关”FDA迎来密集收获。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与亿一生物的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相继获FDA批准上市。此外,2023年有超过40款中国新药获FDA资格认定,总数量创近4年来新高。

跨境License-out交易也创下新高,2023年国内共发生了近70笔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已披露交易总金额超过350亿美元。不过,尽管License-out交易热度持续走高,也要注意创新药的“退货”风险。2023年,一些创新药企产品的海外开发及商业化权益被跨国药企“退回”,此类案例显著增加,其中一大原因在于海外合作方调整管线项目布局。

药企精减管线实现聚焦

降本增效成为不少药企2023年的重要任务。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7家跨国药企合计砍掉了近30条管线。跨国药企精减管线,主要目的有两方面:一是确定自身的核心、优势治疗领域;二是将资源最大程度聚焦在关键管线,以提升整体研发成功率,转化为更高的投效比。本土药企同样砍管线消息频传,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生物科技行业不断成熟,药企对待研发的态度从“求全”变成“求精”。

罕见病药、儿药、中药研发火热

罕见病药物方面,中国处于临床前和临床开发阶段的罕见病药物数量在2012-2022年持续增加,且增长幅度高于全球。

儿童药获批品种数由以前的个位数,从2019年开始快速增加,2022年达到66个,比2021年增长40%。

中药方面,新药上市不断加速,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和上市申请数量、批准数量同步增加。截至2023年11月30日,当年CDE已完成中药民族药注册申请审评任务743件,是2022年全年380件的1.96倍。此外,重视人用经验将进一步激发中药新药研制活力。

 AI掀起制药业第四次革命

AI制药已初露锋芒,投融资热度高企。2023年1-11月,我国AI制药企业融资事件发生26起,融资金额超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有12家,融资总金额超过20亿元。与此同时,头部大药企、AI制药创新型企业以及互联网巨头利用自身优势,纷纷携手布局,已形成三大主流合作方式:一是传统大药企与AI制药方合作,如复星医药与英矽智能;二是创新型企业和跨国巨头携手,如晶泰科技陆续与辉瑞、礼来等达成AI药研合作;三是药企与云服务巨擘协同,如天士力与华为云签署深化协议。

激发企业第二曲线增长

美国未来学院院长扬·莫里森总结了许多著名企业成长发展的规律后认为,第一曲线即企业在所熟悉的环境中开展传统业务所经历的企业生命周期;第二曲线则是当企业面对未来的新技术、新消费者、新市场所进行的一场彻底的、不可逆转的变革,并由此展开的一次全新的企业生命周期。

医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第二曲线,药物研发领域还有哪些潜力赛道?

陶剑虹前瞻了药品研发的七大潜力赛道。

【赛道1】 实至名归的GLP-1

基于在减肥领域的突破以及多项其他效果,《科学》杂志将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列在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的首位。GLP-1激动剂是一种多功能药物,除降糖、减重、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等效果外,一些试验还在评估该类药物在治疗药物成瘾、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方面的有效性。

在司美格鲁肽的爆火和肥胖症巨大的未满足需求的吸引与带动下,越来越多企业布局GLP-1类药物,研发扎堆问题需要警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至少30家企业有GLP-1受体激动剂研发管线,开发肥胖相关适应症的企业超过10家。国内GLP-1减重市场处于相对过热状态,仅2023年10月就有3家国内药企因不合规宣传GLP-1减肥概念而收到监管部门的警示函。陶剑虹提醒,企业应沉下心来研究GLP-1领域有哪些具体问题亟待解决,还有哪些机会值得探寻。

【赛道2】 “PD-1+ADC”开启新篇章

2023年12月,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Nection-4 ADC药物维恩妥尤单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PD-1+ADC”组合疗法。“PD-1+ADC”展现出疗效“1+1≥2”的潜力,在各个大适应症中的疗效潜力令人期待,有望取代“PD-1+化疗”成为一线标准疗法。目前,PD-1/L1+ADC联合疗法布局火热,罗氏、阿斯利康正在中国开展多项PD-1/L1+ADC联合疗法的临床试验,本土PD-1“四小龙”(君实、信达、恒瑞、百济神州),以及誉衡生物、复宏汉霖等也在开展联合ADC药物的临床试验。

【赛道3】 mRNA疫苗技术众望所归

2023年,两位科学家因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突破性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mRNA如何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发疫苗做出了贡献。当前,国内制药企业也掀起了开发mRNA药物的热潮,研究领域以新冠疫苗为主,兼顾其他传染病、肿瘤免疫以及罕见病。

【赛道4】 RSV疫苗进入商业化元年

2023年5月,GSK的Arexvy与辉瑞的Abrysvo先后通过FDA的上市批准,制药巨头长久布局的RSV疫苗赛道终于迈入商业化阶段。两款RSV疫苗上市后首个季度合计销售额就高达12.2亿美元,具有成为百亿美元超级重磅产品的潜力。2023年第三季度,Arexvy销售额为7.1亿欧元,约合8.8亿美元;Abrysvo销售额为3.8亿美元,成为辉瑞增长最快的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在研的RSV疫苗有近70种,除GSK与辉瑞外,强生、赛诺菲、阿斯利康等巨头也有涉足。研发进度居前的Moderna,其RSV mRNA疫苗已递交上市申请,2024年有望获批。

【赛道5】 基因编辑疗法历史性获批

2023年11月,福泰制药与CRISPR Therapeutics共同研发的基因编辑药物Casgevy上市申请在英国获得批准,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当年12月,该药又在美国获批上市。

尽管治疗繁琐复杂与成本高昂等痛点将考验Casgevy的商业化前景,但该药的上市意味着基因编辑疗法新的时代已经拉开序幕。国内药企也没有缺席,如博雅辑因、邦耀生物、本导基因等已经开始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探索,相关项目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

【赛道6】 核药赛道热度走高

诺华Lutathera与Pluvicto两款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的商业化成功,点燃了全球药企入局核药赛道的热情。海外制药巨头不断加码,恒瑞医药、云南白药等本土企业也争相涌入。2023年12月,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将以41亿美元收购核药生物技术公司RayzeBio。从2020年成立到2023年IPO上市,RayzeBio仅用了三年时间;从IPO上市到被溢价105%收购,RayzeBio仅用了三个月。

2023年,国内有11家核药企业获得融资,已披露总金额创下新高,达到17.5亿元。医药魔方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披露的核药在研管线超过200个(包括临床前产品),其中诊断用核药居多。

【赛道7】 聚焦高端制剂

2023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注射用戈舍瑞林微球、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和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等多个新型改良制剂被纳入引发关注。在临床需求刺激开发应用、政策支持提高研发热情、新技术满足差异化竞争需求等三大因素驱动下,高端制剂市场发展充满潜力。以戈舍瑞林为例,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该药在样本医院只有原研阿斯利康独霸市场,随着山东绿叶制药的注射用戈舍瑞林微球纳入医保,原研替代将拉开序幕。 

加快转型重塑竞争力

建立企业的第二曲线,时机尤为重要。在陶剑虹看来,业务的创新转型,就是企业第二曲线的开始。例如华东医药拓展医美业务,美国医药连锁巨头CVS布局PBM(药品福利管理),国内流通巨头新业务探索,都是积极进行企业的第二曲线转型的范例。

麦肯锡预测,2028年国内创新药市场规模将是2022年的2.5倍,达到500亿美元,其中本土药企的占比预计将增加至40%。陶剑虹认为,本土创新药企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更具竞争力的药企主要具备四种特点:一是“0到1”,真正从事First-in-Class药物研发;二是将效率发挥到极致,达到全球前三的进度;三是“1到10”,较现有药物存在差异化竞争优势;四是精而专,挖掘拥挤赛道之外的机会。

她总结道,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创新,企业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组织管理创新、观念创新及资源配置创新等;整个创新过程以企业是否获得商业利润增长为标准,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增长进步,这样才是真正的创新。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