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2023资本市场热词提炼

发布时间:2024-01-23 16:45:14作者:秋水来源:医药经济报

2023年,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医药资本市场经历深幅调整后步入复苏期,增强信心和底气正当时。

除了利好创新药、License-out爆火之外,2023年资本市场还有哪些年度热词值得提取?


热词一: 承压中复苏


资本市场上,医药板块先后经历年初震荡、疫后复苏、年中调整、第四季度市场信心有所恢复等阶段,虽然公募基金医药持仓相比2020年上半年高点时占比有所下降,但进入2023年四季度以来,内外资机构加仓医药情绪已经转暖。

承压之下,医药制造业努力加快复苏进程。Wind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医药板块(申万医药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8594.43亿元,同比增长2.90%;实现归母净利润1591.04亿元。虽然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端表现有所下滑,但降幅同比明显收窄,中药、医疗服务等子行业反弹势头已现。

【行业点评】 2024年,行业复苏预计有望加速。西部证券研报指出,经过前期调整,预计医药各子板块业绩普遍恢复,其中生物制品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收入与利润有望恢复高增长,化学制药、医药商业板块也有望加速上扬。


热词二: CXO内卷


此前,经历2023年12月4日盘中暴跌后,港股上市公司药明生物暂停交易,康龙化成、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等CXO公司纷纷跟跌。药明生物此次暴跌,直接原因是公司将全年收入增速从30%下调至10%。龙头的尴尬处境揭示了行业过度内卷的一面,也让业内正视部分子行业环境与投资逻辑改变的事实。2023年,多数企业克服多因素等影响业绩维持增长,部分企业业绩显著下滑甚至亏损。

【行业点评】 CXO行业分化验证了一句话:业绩要增长,必须拿出真本事。从财报数据看,头部CXO保持增速底气仍在,海外龙头并购持续,国内初创型企业上市融资在推进之中。2024年,行业资金如“握紧的拳头”,更注重效率,头部企业继续分享全球药物研发需求外溢的盛宴,部分CXO企业可能还抱着金饭碗不知如何找饭吃,行业格局或酝酿巨变。


热词三: GLP-1减重大热

2023年最受瞩目的医药赛道之一当属GLP-1类药物,减重概念引发A股市场热情,影响至今未衰,多家药企也试图“蹭热点”。其中,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已于2023年7月获批减重适应症上市;诺和诺德2023年6月在我国提交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上市申请。而这两款药物此前作为降糖药已进入医保目录。

【行业点评】 GLP-1类药物2023年的再放异彩给业内两点启示:一是一时制造的热点可以蹭,但上市公司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不是靠炒出来的,必须有重磅创新产品支撑。二是创新药企要结合创新药特点,积极开展新剂型、多适应症等研究,持续打开产品的潜在市场空间。

GLP-1除了作为主流降糖药物,在减重、心血管、慢性肾病及糖尿病肾病、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适应症以及阿尔兹海默症治疗等方面也取得进展,多家研发型企业激烈竞争,期待2024年再传捷报。


热词四: 北交所出圈


之所以火出圈,是北交所深改19条、国资基金入市、转板指引落地、中证国证跨市场指数入围、做市商扩容等政策利好叠加的结果,也与上市公司基本面逐步改善、北交所定位服务“专精特新”以小盘股与创新型企业为主、资金大举入场等有关。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3年11月28日,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超过640万户,当年12月的开户数量维持在日均上万人次;800余只公募基金及社保基金、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均已入场。

北交所为创新药企上市融资提供了新渠道。截至2023年12月8日,北交所共有234家上市公司,其中医药类上市公司20家,其中,锦波生物成为“北交所第一高价股”。

【行业点评】 随着资金流动性持续改善、企业价值发现显露以及投资效应溢出,预计2024年会有更多创新型中小药企登陆北交所,北交所成为医药生物企业上市的沃土、融资赋能的助推器。


热词五: 新合规时代


医药经营要合规,资本运作更应合规。对为数众多拟IPO的药企而言,2023年迎来新合规时代的进阶。而无论是对资本市场还是医药行业,IPO从严都是一件好事,会让创新成色不足的企业知难而退,进一步提高医药上市公司质量。严格市场监管也有助于提高投资者信心,对行业长远稳定发展有利无害。

【行业点评】 2024年,拟IPO药企必须在合法合规经营、提升企业质地与成长性等方面狠下功夫,不仅要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丰富的研发管线与产品储备,运营管理、市场推广、研发试产等环节同样必须严加规范。


热词六: 加仓医药股


2023年10月以来,医药资本市场情绪显著回暖,公募基金更加有意识地布局医药板块。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三季度公募基金加仓最多的前二十个股大多来自医药生物等板块,消费服务、医疗保健超配比例分别为6.6%和4.4%。另据相关媒体报道,已有超过10位百亿级基金经理在当年三季度加仓医药股。近年来持续火爆的政府引导基金也成为加仓医药股的主力,据投中研究院统计,截至2023年三季度,各级政府共成立1557只政府引导基金,自身规模累计达29894亿元,大多重点投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

以QFII为代表的外资也来抢筹。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日,有48家QFII现身804家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合计持仓市值达1418.31亿元。医药生物在QFII的主要重仓行业中高居第一位,QFII共持有68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6.52亿股,持仓市值达138.05亿元,其中52家新进十大流通股、12家增持,只有13家减持。

【行业点评】加仓医药股逻辑明确:一是2023年前三季度医药板块业绩复苏势头明显,超过八成上市药企实现了盈利。二是经过三年深幅调整,医药板块2023年平均PE约23倍,低于历史均值十余个点,此时加仓风险较低。三是该板块具备抵御国内外风险能力,且集采对处方药及部分器械的影响基本结束。四是行业具备刚需属性,未来政策预期稳定,在所有行业中2024年业绩增长的确定性最高。

政策面和基本面更加明朗,估值理性、成长性确定、发展前景可期的上市药企有望持续获得更多资金关注,机构普遍看好2024年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QQ图片20240123164444.jpg


★★★ 小结 ★★★

2024年,打造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是中长期发展阶段生物医药产业人共同的责任。“创新药械、国产替代、出海”则是行业转型升级必须推进的三大任务,实现逐步复苏为全面反转。安信证券提出,医药新周期下,建议产业界重点做好“新四化建设”,即创新化(升级)、国际化(出海)、国产化(替代)、高效化(提质),其中创新化、国际化是做大增量;国产化、高效化是优化存量。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