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5 10:14:05作者:李得胜 风轻来源:医药经济报
一段时间以来,地方集采和省际联盟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地方集采已经等同于小规模的国家集采,不仅地理位置覆盖全国十几、二十多个省市,采购规模也动辄达数亿元。在这些地方集采中,12月7日和12月19日公示的福建省第四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非常值得关注。
化学药
仅靠低价战略能否持续?
福建作为三明医改的发源地,集采一直走在前列。2023福建集采分为化药与中成药。具体看此次化药集采,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看点:过度竞争的价格战、兼顾临床价值的规则设定、产业整合的趋势,以及低价战略可否维系。
市场竞争激烈
福建化药集采的拟中选结果显示出高淘汰率和显著的降价幅度,其中7个产品的降幅超过90%。这反映出集中采购在降低医药成本方面的有效性,也说明竞争性市场对于控制医药价格的重要性。
与2022年福建第三批集采相比,第四批集采涉及的药品品种更多,某些药品出现了极其激烈的价格竞争,超过30家企业参与了部分药品的仿制药申请,如间苯三酚注射液降价幅度高达92%。
但同时也应警惕,大幅的价格下降可能会引发更广泛的市场影响,包括竞争格局和市场结构的改变。如有的企业可能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研发投入。此类价格战需要密切关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兼顾治疗价值
福建省第四批药品集中采购的综合评审标准强调市场化与质量并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可能对我国乃至全球的医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将为推动更加综合和平衡的药品采购标准提供借鉴。传统上,药品采购往往过度侧重于价格因素,福建的综合评审标准则考虑了更多元的因素,如治疗效果、市场占有率、覆盖率等,这能更加全面地评估药品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成本。
通过考虑药品的治疗性能和医保支付标准,可以确保选用的药品在治疗上更加有效和安全。当药品的选择不仅基于价格而是综合多方面因素时,当市场不仅仅以价格作为竞争焦点时,药品生产商将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新药研发和现有药品的改进中。
同时,也可以促进形成更加健康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确保医疗系统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兼顾临床治疗的质量。
寻找利益平衡
集采从一开始的“4+7”发展到今天,市场和从业人员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价格预期能力。一方面,“万物皆可集采”“应采尽采”的脚步不断推进;另一方面,单纯依赖绝对低价或者强制降价幅度的采购招标方案,也会带来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方面的担忧。如果说全国集采是集采的主力和“正规军”,从正面战场上消解已过专利保护期原研药品的市场优势地位,那么地方集采就是一支支剑走偏锋的机动部队,从耗材、短缺药、中成药、生物药等领域,为全国集采提前探路,探究可行性,并在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广或者等待条件具备时再推广。
从地方集采来看,在面临预算压力的公共卫生体系中,低价策略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对医院和相关采购部门具有显著吸引力。同时,低价药品对患者来说更加可及,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有助于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覆盖率。
但长期来看,仅靠低价战略不可持续。企业需要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以支持持续的运营和发展。过度依赖低价也可能导致恶性竞争,损害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发展;小型和边缘企业可能无法在低价竞争中存活;还有的企业可能会倾向于追求短期盈利,而非投资长期的研发项目。笔者认为,集采影响药品价格的同时,也在影响整个医药市场的结构和企业策略,未来需要在降低医药费用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李得胜)
中成药
接近零降幅
与化药相比,12月19日公示的福建省第四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成药类拟中选结果,降幅可谓“温柔”。从数据来看,在实际公示拟中选的52个品规中,贵州信邦制药生产的脉血康胶囊降幅3.51%,广东鸿强的复方血栓通片两个规格降幅均为0.449%,其他产品的品规降幅则为0。
在规则层面,此次福建中成药集采的申报产品包装价不应高于报价限价,即不高于本企业同通用名同剂型产品的现行全国最低省级集中采购价及省、地市级(含联盟)现行的带量采购中选价格、备供(选)价格(含已公布中选结果尚未正式执行的),且不高于本企业同通用名品种最高销售限价(本省未挂网本企业同通用名产品的,不高于按日均治疗费用或单位面积费用折算后本省药品阳光采购同通用名品种现行最高销售限价,同通用名品种多个限价时就低计算)。拟中选规则也比较简单,只要符合其中一条即可中选。
笔者认为,福建本次中成药集采基本上就是一次价格联动。而湖北中成药联盟、广东省际联盟、京津冀带量联动联盟等相关结果,成为此次福建集采的最大数据来源依据。
说福建中成药集采降价“温柔”,一是相对化药来讲,中成药中选价格在外省普遍可接受,没有再出现极端价格。二是福建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除非是重大创新药品和国谈、集采品种,普通医保的中成药进入福建市场相对较难。但一旦进去了,医院上量会非常积极主动。对于“光脚者”或市场份额较小的企业,借助这次福建集采机会,可考虑先入场、抢市场,中标后再重新考虑如何调整销售模式。(风轻)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