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为建好中医馆把脉出招

发布时间:2024-01-03 10:40:41作者:东权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关于中医馆的话题引起业内关注。12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印发《关于深化中医馆建设加强中医医师配备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充分发挥中医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的重要作用,解决少数中医馆尚未配备中医医师的问题。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已建成中医馆4万余家。建设中医馆已经成为发展基层中医的重要举措。

为何要建

    2023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1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完成服务内涵建设。

    目前,中医馆建设已进入从有到优的重要发展阶段。中医适宜技术的服务在基层普遍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建设中医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中医馆成为基层群众享受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的最好场所之一。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强烈需求是看好中医、方便看中医。方便、便宜、效果好成为许多患者来中医馆的共同原因。因此,通过大力推进基层中医馆建设,完善覆盖基层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可以畅通中医药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群众“家门口看中医”带来更便捷、更舒心的体验。

    二是中医馆更利于基层中医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治未病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医药在老年人和儿童健康管理,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预防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基层能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中医馆将临床诊疗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理念结合,通过延伸探索巡诊的服务方式,更好地为儿童、老年人、孕产妇以及慢性病患者开展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如何建好

    目前,中医馆大有遍地开花之势,但良莠不齐也是其中的突出问题。而有医馆、有服务、有人才成为良好中医馆的重要标志。

有医馆是发展的前提。但有医馆并不是简单地建设一个场地,而是要有能力为基层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国家制定了中医馆建设的软硬条件,规范了中医馆的硬件建设标准和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为中医馆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有服务是发展的动力。中医馆能否生存和发展,关键看其服务能否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通过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看中医的可及性、公平性、便捷性。笔者认为,必须推进中医馆、中医阁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中医馆医务人员提供辅助诊断,提升服务能力。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从而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有人才是发展的基础。由于中医药人员少、设备缺乏、中医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多数中医馆的中医药服务内容单一。要保证中医馆有充足的人才,引进、培养人才是基础,留住、用好人才是关键。《通知》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招聘引进的医疗卫生人才实行“县管乡用”人才管理模式,新招录的中医医师由县级中医医院或县域医共体统一管理,人员安排重点向中医馆倾斜。中医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应当有累计1年以上县级以下或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的经历,鼓励其优先在人员短缺的中医馆提供服务。这些都是推动中医医师向基层流动、建立吸引和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长效激励机制,同时也要继续多渠道扩充人才队伍、完善基层中医医师发展政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