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6 10:48:47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月初,药明生物发布《业务更新》直指CRO行业近一两年或将迎来低迷周期,引发该板块集体重挫。12月14-15日,CRO板块震荡反弹,康龙化成、凯莱英、昭衍新药等领涨。在板块频繁波动期下,CRO企业的分化与转型备受关注。
增速下滑 分化加剧
根据药明生物预计,受生物技术融资退潮影响,未来两年内CRO行业将呈个位数增长;其药物开发(D)端和生产(M)端收入下滑严重。其实早在今年6月,药明生物就释放过业绩下行信号。药明生物CEO陈智胜对外表示,“上半年公司新签25个项目,低于往年四五十个项目的预期水平,中国项目占比不足两成。全球创新药投融资减少,对公司早期项目数影响很大。”
当前,整个CRO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CRO利润前10企业占比升至92.20%,头部企业竞争力加强,呈现“综合性服务公司+细分特色公司”的格局。但是,国内CXO公司也走出了明显的业绩分化。上半年,昭衍新药、睿智医药和皓元医药出现业绩下滑,凯莱英、博腾股份、诚达药业、和元生物等CDMO公司总营收和净利润“双降”,三季度也并未扭转,药明康德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药研发服务营收又减少四分之一。
下滑原因也不尽相同。今年年中,昭衍新药曾因“囤猴”致业绩下滑股价跌停。睿智医药业2022年将小分子CDMO业务出售,今年6月又将益生元业务剥离,调整后,昔日起家的化学CRO业务表现乏力。今年,睿智医药在机构调研时也表示,将持续梳理该业务的细分板块,包括ADC、多肽业务的延伸性布局,并着重考虑从成本端出发,降本增效。
调整转型 成长可期
融资变难、订单减少、业绩分化,倒逼CRO转型更显急迫。有CRO企业负责人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龙头CRO企业凭借技术、经验和规模抢占市场,对于一些中小CRO企业可考虑开拓特色服务,包括中药CRO、基因和细胞治疗(CGT)CDMO、偶联药和疫苗等细分领域,并寻求数字化转型,提高效率,加大AI技术在新药研发各阶段、多疾病领域的应用。
预计2021-2028年全球医药研发投入仍将以2.6%的增速稳步增长。从海外市场来看:2022年投融资事件数、总额均下降,但2023年拐点回升。放眼国内,一级市场医疗健康投融资活动强度仍在波动,景气度有望持续修复。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创新药新增IND数量1133个(+18%)、新增NDA数量185个(+58.1%);较2022年同期显著增长,创新需求仍将持续。西南证券分析认为,CXO行业仍是兼具确定性与成长性的优质板块。
对国内CRO企业而言,三星生物的快速崛起具有借鉴意义。民生证券分析认为,三星生物受益于4号工厂投产和在手订单高增,三季度收入增长18%,主要来自与头部药企持续强化合作。
展望后市,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三季度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数据略有恢复。随着供给侧逐渐出清,竞争格局将向具有全球化、一体化、端到端服务能力的龙头公司和细分领域龙头进一步集中。总而言之,CRO企业还是要不断适应新情况,比拼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服务能力和整体系统的可靠性,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