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2 10:43:59作者:饶远立来源:医药经济报
从笔者团队参与过的广东省多个地级市中医药发展规划课题调研情况看,凡是当地中医院、中医科室发展较好、中医门诊量占比较高的,医务人员普遍反映当地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的程度更高,“看中医”的数量也更多。
那么,提升中医药影响力应该从哪些方向发力?笔者认为:一是中医医疗和健康服务的品牌知名度;二是中医发表论文形成的学术影响;三是各种新闻媒体和公众号、小视频中传播的中医药文化。
政府主导 首先,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和监督机制,切实保障医生和患者的利益,提升中医医疗服务的质量并扩大优质中药饮片、制剂的使用范围;其次,完善投诉监督处理机制,建立补偿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从而提高其积极性;第三,医院可以开展医患交流活动,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研究助力 中医工作者除了临床服务的“实干”,还必须通过“研究”发出声音。中医科技、文化、管理论文和著作都是中医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及重要载体。
另外,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工作者积极发表中医药相关的科技论文,要把中医药文化研究和管理研究放到和医学研究同等重要的地位。
先进技术 随着互联网信息革命的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制造出许多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的先进设备,如AI医疗机器人、AI制药、四诊仪、舌脉象经穴体质辨识采集分析仪等,不仅可以行舌(面)象检测、脉象检测、体质辨识分析,还具备远程会诊系统平台,可以进行智能AI问诊。
将AI技术引入中医药文化传播中,以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主题文化公园、中医药展览、当地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项目为建设载体,打造中医药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VR八段锦教学、中药材数字化标本库等。
海外交流 从海外贸易、海外中医药项目、海外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等方面,加快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步伐。培育、支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构建中医药跨国营销网络和物流配送中心。
在跨国科研合作项目中加大中医药的参与力度,支持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和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
指标体系 如果可以通过政、学、产、研四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实用、指标可及、利于推广、权重可量化的中医文化影响力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文化影响力的结果,就能更准确地评价各地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成效,也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作者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