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2 10:16:50作者:本版采写:《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 张松 陈淑文 于成林 刘晓梅来源:医药经济报
11月27日至30日,第27届全球医疗器械法规协调会(GHWP)年会暨技术委员会会议在上海举办。顺应全球医疗器械创新发展趋势,聚焦创新技术发展所需的监管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及时制修订监管法规协调方案,加快推进成员国家和地区监管法规的趋同、协调与信赖,成为本次会议关注的热点议题。
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医疗器械法规、技术交流平台,本次会议为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3D打印等重点技术领域,提供了更加智能、更加精确的医疗器械新方案,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促进全球监管协调、推动全球产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命题。
正如强生医疗科技数字机器人全球政策高级总监Christopher Hack在介绍AR/VR/XR数字技术的应用时所说,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监管科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需要看到其中的复杂性,这些技术可在诊断、手术、心理健康等多种适应证中使用,并正处于早期阶段且不断发展、缺乏表征和评估方法与共识、不同原型设备之间还存在着重大技术差异。在监管一致性方面,我们还有更多可以去做的事情。
用不同种类机器人 满足临床需求
在GHWP年会及技术委员会会议期间,各个成员代表参加议题讨论与交流,借助此次大会搭建的高水平交流平台,全球各国监管部门代表进一步打开了医疗器械监管治理的全球视角,行业学者和产业嘉宾也聚焦细分议题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和观察。
如今,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带来的崭新机遇,推动机器人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深度融合,如5G、感知技术、脑机接口、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在促进医疗机器人产品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手术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的重要子领域,融合了临床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微电子学等多个学科和高新技术,目前以科研领头的产学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主流,这也让手术机器人在全球产业创新高速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构建新方法、培育新标准、创造新工具,为监管提供支撑,为产业发展提供质量保障。
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吴迪介绍,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深入发展,已经呈现出高端化、普遍化、与治疗相结合的三大趋势,不同种类的机器人可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人工智能、远程手术、虚拟培训等都是神经外科机器人的未来。对于医生来说,可以实现更好的诊断和治疗;从患者的角度来讲,能够为其带来更好的生活。我们深信不疑,基于循证的机器人可以从中国走向世界,能够为我们建造更好的未来。
创新监管方式 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近年来,机器人在医疗系统的推广应用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医疗机器人应用需求旺盛,产业发展也得到了全球各国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中国《“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
目前,机器人手术的临床使用量和平均渗透率水平仍处于低位。随着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市场扩大、手术量增长、国家政策支持和监管改革创新,预计手术机器人的临床使用量和平均渗透率都将得到提升,这也对医疗器械监管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郭术廷表示,保障产品质量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事关公众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根据日常监管的要求,在实施分类分级监管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风险会商制度,对我们的产品能够定期实施风险会商和研判,精准识别产品的风险,同时制定严密的措施,落实专人做好跟踪,形成风险的管控闭环。同时积极借助第三方力量,委托相关机构对创新型企业加强跟踪和评估,指导他们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得到运行。
医疗机器人领域只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融入全球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强大的监管造就强大的产业,借助GHWP这个平台,中国药品监管部门正稳步提升医疗器械监管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深度参与全球治理。GHWP的独特优势正在释放。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