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2 10:12:52作者:本报记者 慕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时值岁末,不少创新药企仍试图砍管线“降本增效”,但也有部分企业成功突围,走上转亏为盈的道路。
令人关注的是,近期港股18A药企展现出诸多积极信号。
自我造血催化剂
今年上半年,18A药企研发投入及增速呈下降趋势,反映出18A企业逐步减少核心管线的研发,将资金和资源向优先发展的管线倾斜,而对非优先级的研发管线采取暂缓研发、对外授权甚至出售的方式,减少公司的现金压力。但四季度以来,港股Biotech重磅催化不断。
12月11日,科伦博泰宣布其核心产品SKB264(商品名:佳泰莱)的新药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该药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TROP2-ADC(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抗体偶联药物)。
此前几日,和誉医药与默克就其自主研发的CSF-1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小分子抑制剂pimicotinib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和誉医药将获得7000万美元一次性、不可退还的首付款,若默克行使全球商业化选择权,和誉医药还将获得额外的行权费;加上研发及销售里程碑付款,潜在付款总额可能高达6.055亿美元。
《医药经济报》记者还留意到,今年11月初,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在美国获批上市,成为继泽布替尼、西达基奥仑赛后第三款在美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药;亚盛医药的奥雷巴替尼有望在美国启动Ⅲ期临床;加科思披露了其原创新药JAB-3312联合格来雷塞治疗实体瘤患者的新数据。
西南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杜向阳认为,差异化创新产品叠加卓越的商业化能力,18A创新药企业绩弹性将逐步释放。重磅数据的披露以及新药获批上市有望成为股价重要的催化剂。
近年来,港交所18A制度、科创板注册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出台,为一批优质的科创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华领医药首席执行官陈力直言,得益于港股18A上市新规带来的融资,华领医药顺利完成了多格列艾汀片(Dorzagliatin)的Ⅲ期临床,以及产业化相关布局和服务,使该药顺利上市。港股18A制度不仅带动了产业集群效应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也大大助力了生物科技行业的良性发展。
不难预见,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成果不断落地,18A药企价值回归已在路上。
守望中长期价值
然而,港股18A上市新规开闸至今,登陆港交所的50多家生物科技类企业中,仅有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荣昌生物、康方生物、和黄医药等少数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创新药企该如何进行研发布局?怎样平衡管线价值?又该怎样合理地完成市场转化?
在业界看来,各大企业对管线的研判没有统一标准,侧重点亦不同。从企业本身来说,研发团队经验、技术平台、知识产权及临床开发能力是基础;对特定管线而言,市场规模、竞争情况、患者需求以及是否有望成为该领域的突破性疗法是影响药品市场前景的主要因素。此外,公司技术能否持续推动管线创新,产品组合的有效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前,市场对创新技术、创新药的理解不断加深,也更为理性及全面地看待生物医药创新的中长期价值。创新药企应按耐浮躁,顺势而行,在有限的现金流下,避免资源浪费和降低投资风险,并建立合理的商业化策略。
和黄医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苏慰国博士表示,对于创新型药企来说,企业愿景是希望产品的创新惠及全球患者。“是效仿百济神州通过自建国外销售团队‘造船出海’,还是依靠合作‘借船出海’,应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做出差异化选择。”他建议,基于风险和获益等考量,短期内产品寻找合作伙伴“借船出海”更为适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