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回归常速增长 演绎未来分化

发布时间:2023-11-29 15:48:56作者:萧秋水来源:医药经济报

仅仅从总营收和净利润看,医疗器械板块今年以来的整体表现似乎不尽如人意。不过,如果剔除此前疫情带来的影响及其高基数,不难发现该板块已回归常速增长,2024年值得期待。

西南证券对医疗器械板块84家样本公司(含科创板,剔除因提取巨额商誉减值损失、收入为负和2023年以后上市的公司)进行了跟踪分析:2023年前三季度,医械类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1283亿元,同比降低5.7%;归母净利润294亿元,同比降低13.4%。但剔除疫情相关业务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医械板块收入1241亿元、同比增长6.9%;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7.6%。

此外,从利润端看,2023年各医械上市公司为尽快恢复市场找回客户,加大了市场推广与客户促销力度,虽然有关费用率的上升带来归母净利润的相应降低,但市场回暖的趋势已经凸现。

QQ图片20231129154707.jpg


多重因素叠加催化


与医药生物板块各子行业基本同步,医械板块本轮调整始自2021年5月,长达两多年的主动调整,以时间换空间,不仅有效化解了资金面的高位风险,给了新资金以进入机会,也顺利完成了去库存化。更重要的是市场各方得以全面反思行业政策、环境以及各市场要素在行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从疫情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厘清各方责权利,有利于整个行业今后发展。

首先是政策给力。近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医疗器械行业面临多重政策机遇。9月18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对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日,《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布,鼓励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施质量控制,提升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水平……政策端不断释放积极信号,是推动医疗器械市场恢复性增长的重要外部力量。9月5日,北京市医保局官网公布《第一批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管理采购产品中选结果》显示整体价格降幅温和,创新器械获得支付空间。医保集采降价幅度稳定,有兜底的集采有望逐渐形成市场共识,市场对集采有充分预期并逐渐“脱敏”,集采导致行业估值下行的可能性较小——这无疑给全行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国老龄化的行业背景,国内医疗健康需求特别是对消耗类医械、康复性医械、高端医械等品类的需求长期增长趋势不改,是医械行业重归常速增长的内在力量。据《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现状及“十四五”展望》,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达12995亿元,预测到2025年可达18750亿元,相比2015年增加了12453亿元,累计增长197.88%,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约为全球市场增速的2倍。对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成本优势突出的医械板块来说,重归增长逻辑具备确定性。

资金流向是行业冷暖的晴雨表。资本面上,一向先知先觉的市场资金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并开始主动建仓。据财信证券统计,截至2023年9月8日,公募机构对医药行业持股3230.84亿元,其中医疗器械持股728.42亿元,占比为22.55%;医械行业市场成交额占医药生物总成交额的21.33%。从历史来看,公募机构对医疗器械的持股占比仍然较低,但已经连续多个季度环比提升。


四大主题引领2024


西南证券等多家头部机构研报指出,在庞大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国产替代加速以及政策全方位支持三大支撑下,国内医疗器械板块未来有望轻装前行,进入加速上行周期,板块估值有望逐渐迎来修复。考虑到上游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行业竞争格局过于分散等不利因素交织,行业未来将加速分化演绎:一方面,持续看好在政策扶持以及技术驱动下,竞争力不断提升、加速进口替代、有望持续快速放量的国产创新品牌;另一方面,结合政策进展、行业供需、公司经营节奏等,同样看好估值水平低、有望迎来边际变化的优质标的底部机会。“业绩复苏、创新医械、出海、AI医疗”将成为引领2024年医械行业的四大主题词。

业绩复苏 业绩复苏增速的前提,一方面是复苏前业绩基数低,另一方面是行业复苏趋势得到巩固,从而具备强大的增长后劲与发展势头。后集采时代,渗透率低、国产化率低“两低”赛道者的业绩复苏增速,是其他赛道无法达到的。渗透率低往往代表术式不成熟、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或成长期、创新属性较强。国产化率低则表明技术壁垒较高、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巨大,代表领域包括IVD、电生理、主动脉、外周、人工晶体、TAVR、内镜耗材、骨科、肿瘤早筛等。

创新医械 创新医械毫无疑问是重归增长的主力军,也是资本追逐的热点。创新医械是国产替代的最重要力量,也是政策支持的最大获益者。包括高端影像、神经介入、手术机器人、内窥镜等领域,都存在大量投资机会。

出海 医械出海尤其是高端医械出海是我国医械行业拓展更大市场空间的必由之路,主要包括高端设备、IVD、CGM系统、家用呼吸机、自动发药机等自主可控的高端设备。近年来国产器械的性价比得到全球认可,国产厂商陆续开启国际化征途,以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获益颇丰。

AI医疗 如同软件与硬件互相成就一样,AI跟医疗器械存在天然的互利关系,AI赋能可显著提高医疗器械的性能水平。作为AI医疗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载体,这一领域目前资金与技术高度集聚,国内头部公司都在大力发展AI医械。AI医疗有望率先在AI医疗影像、AI 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与病种质控、AI医疗机器人、AI健康管理等方向取得突破,而我国有望在部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实现部分领域自主可控的目标。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