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一文解析米诺膦酸循证医学证据

发布时间:2023-11-29 15:46:00作者:力宣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也在逐渐攀升。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其中女性为51.6%、男性为10.7%。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按照作用机制原理,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重作用药物、其他机制类药物和中成药。其中,双膦酸盐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双膦酸盐与骨骼亲和力高,能够特异性结合到骨重建活跃的骨表面,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米诺膦酸作为具有独特抗骨吸收能力优势的口服双膦酸盐药物,一直备受关注。


1. 抗骨吸收能力强

    

国内外多部指南推荐,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线抗OP药物,也是焦磷酸盐的稳定类似物。其特征为含有P-C-P基团。按照发展结构和历史,双膦酸盐可分为三代,抗骨吸收能力呈指数级增长。其中,米诺膦酸作为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是目前抗骨吸收能力最强的口服双膦酸盐药物。体外研究表明,其抑制骨吸收的活性是第一代依替膦酸盐药物的10000倍,是阿仑膦酸盐、利塞膦酸盐的10~100倍。图表1是多种双膦酸盐的体外作用实验结果,可以看到,米诺膦酸表现出强大的骨吸收抑制能力。同等抑制作用下,其用量远低于其他种类的双膦酸类药物。


2. 降低骨转换标志物


临床研究阶段,米诺膦酸表现出了稳定的疗效。一项为期3年的多中心干预研究纳入了70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患者被随机分配到米诺膦酸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进行为期两年的治疗对照。随后,安慰剂组再接受米诺膦酸治疗1年。

结果表明,经过3年治疗,米诺膦酸治疗组可持续显著降低骨转换标志物(BTM)。在对照组,BTM在使用安慰剂的初始两年没有显著下降,而转换米诺膦酸后显著下降。

在另一项与阿仑膦酸的“头对头”研究中,米诺膦酸也表现出优异的抗骨吸收能力。尽管在24周时,二者在降低骨重吸收标志物uNTX(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方面效果相近,但米诺膦酸组下降速度更快。在第八周时,米诺膦酸组uNTX下降更为显著(-58.4%vs.-49.8%,p<0.05),并且米诺膦酸在缓解背部疼痛等骨质疏松症状方面也显著优于阿仑膦酸。


3. 提高椎体和髋关节骨密度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椎体(胸、腰椎)、髋部(股骨近端)是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因此,这些部位的骨密度(强度)是鉴别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米诺膦酸对于椎体和全髋关节的骨密度均有明显改善。治疗1年后,平均椎体密度提高约6%,全髋关节密度提高约3%。


4. 预防再次发生骨折

    

防止骨折的发生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防治目标,也是最大程度降低骨质疏松危害的关键途径。在上述提到的多中心研究中,不仅患者的血清学指标(BTM)得到明显改善,米诺膦酸组患者骨折的发生风险也明显降低。在24个月的治疗期内,米诺膦酸组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明显低于安慰剂组,骨折发生风险减少近50%(骨折发生率:10.7%vs.21.5%)。当安慰剂组转换为米诺膦酸后,第三年新发椎体骨折的比例较第二年也明显下降(2%vs 10.3%)(见图表2)。

对于已经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米诺膦酸可以降低新发骨折的相对风险,有效预防二次骨折的发生。研究显示,米诺膦酸对伴有不同严重程度的椎体骨折患者,均有明显降低再次发生骨折风险的疗效。两年内,相对风险降低超过50%,尤其对于轻度和多发性椎体骨折(≥2处)的患者,新发骨折风险降低比例超过80%和60%。可以说,米诺膦酸的作用不仅是未雨绸缪,也是亡羊补牢。


5. 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当 

    

双膦酸盐类药物总体安全性较好,但对于一些可能影响患者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同样值得关注。研究显示,在对比期(2年)内,米诺膦酸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与安慰剂相当。第三年的扩展研究结果也显示出长期服用米诺膦酸的安全性。

此外,根据相关不良反应事件案例报告库(JADER)2014-2015报告结果,米诺膦酸引起的颌骨坏死(BRONJ)发生率在所有双膦酸盐中最低。


QQ图片20231129154458.jpg

QQ图片20231129154508.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