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机构加仓情绪转暖

发布时间:2023-11-29 15:40:15作者:特约撰稿 王进来源:医药经济报

四季度以来,受益于政府加大力度刺激经济,中央汇金等机构加大入市力度、头部公募开启大额自购、外资逢低吸纳精选股等多重利好驱动,A股迎来新一轮反弹,其中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劲,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区间上涨9.16%,九成以上成份股齐涨。

内资ETF建仓生物医药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剔除成立不满3个月的产品,近60日涨幅前45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产品,除了4只产品,其余均被生物医药相关ETF包揽。TOP10中,前九位均为创新医药股指基金,表现最好的是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近60日累计上涨15.35%);西藏东财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富国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均上涨13%以上;华泰柏瑞中证沪港深创新药ETF、国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天弘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ETF等产品上涨幅度在11%~12%。

另一方面,虽然今年至三季度末生物医药板块总体跌幅仍有6.24%,不过,9月以来,医药生物板块开始触底反弹,已整体上涨5.2%,涨幅位列申万31个行业第二。有机构研报指出,生物医药板块经过前期深度调整后具备较高性价比,四季度反弹趋势有望持续,医药行业的基本面与筹码结构皆具条件。

外资加码中国意愿增强

二季度以来,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数据显示,海外最大中国ETF在2023年6月1日至7月27日,吸收资金净流入 21.83 亿美元(约折合155.8亿元人民币)。

近期,万亿资管巨头资本集团(Capital Group Companies)旗下产品再度全面加仓中国。海外精品投资机构全新上线,主动管理中国ETF。中东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也继续加仓A股市场,主要投向有色金属、能源、生物医药等行业。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动向中,中东资本的“买买买”模式尚未停歇。

由贝莱德旗下指数品牌安硕发行的跟踪MSCI中国指数ETF MCHI,是海外规模最大的中国ETF,最新规模为81.7亿美元(折合583.2亿元人民币)。今年6月以来,基金吸金强劲,截至目前,共吸金16.84亿美元(折合120.2亿元人民币),其中6月30日吸金3.33亿美元(折合23.8亿元人民币),创下ETF设立以来的新高。

随着投资者对平台经济情绪的转暖,跟踪中概互联网指数的KWEB强劲吸金。6月以来已吸金9.97亿美元(折合71.2亿元人民币)。与一季度末相比,海外投资者对MCHI和KWEB的态度明显转变。

QFII全面新进或增持

另梳理发现,境外机构投资QFII进入了超过80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仓市值达1418.31亿元。QFII主要重仓行业为医药生物、电子、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电力设备等,其中医药生物行业持仓市值近140亿元,共持有68家生物医药公司。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QFII持有的68家生物医药公司中,56家为新进或增持,持股数量较二季度末增加21.46%,持股总市值高达102.20亿元。生物医药(尤其是港股创新药)成为这波反弹行情的“前锋”。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创新药指数自8月24日以来累计上涨16.79%,招商银行和交银国际均十分看好。

万亿巨头继续全面加仓。笔者观察到,深耕中国数十年的万亿美元资管巨头旗下新产品持续加仓中国。资本集团系总部位于洛杉矶的美国资产管理机构,以主动选股、长期投资、多基金经理联合管理制度见长,最新管理规模为2.6万亿美元,是最受国内公募、私募推崇的全球资产管理机构之一。该集团于今年2月22日上线6只主动管理ETF,其中1只为固定收益型产品,5只为股票型产品(3只投资美国市场,2只投资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

股价低、有反弹和扭亏为盈的机会,即是外资偏好的投资逻辑。从市场表现看,外资机构已因此获账面浮盈。


外资动作<<<


QFII入手积极各有偏好


外资机构普遍对A股后市行情表现出积极姿态。10月,多家外资基金和投资机构建议策略性增持中国股票市场。

高盛亚太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慕天辉表示,中资股第四季度有望向好,医药行业成境外机构投资QFII加仓方向。随着国内三季度经济数据的公布,外资机构更趋乐观。中期来看,MSCI中国指数有望在未来12个月实现约15%回报。高盛已向包括传统及对冲基金等客户建议“策略性增持中资股”。以高盛、摩根士丹利为代表的QFII纷纷加仓。

高盛&摩根士丹利

两家QFII机构三季度持仓A股均比上季度有所增加,摩根士丹利的A股持仓市值更是从二季度的41.08亿元增加到三季度的60.67亿元,环比增幅达47.69%。

三季度,摩根士丹利新进持仓164家A股个股。按持仓市值看,前五位中有三家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企业,分别是迪哲医药(3.15亿元)、华润三九(1.99亿元)、莲花健康(1.88亿元)。高盛新进持仓116家A股个股。按持仓市值看,新进个股前五位中两家为生物医药股,分别是恩华药业(2.60亿元)、迪哲医药(0.90亿元)。

新光药业、景峰医药也获得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增持。其中,两家机构对亏损药企景峰医药情有独钟,先后买入数千万元价值股票,使该股从三季度初的低谷2.39元反弹到3.6~3.8元。两家投资机构在三季度分别加仓/持有景峰医药438万股和391万股,持仓市值分别为1322万元与1182万元。

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同时看好迪哲医药,在三季度分别加仓/持有252万股和888万股,持仓市值分别为8950万元与31521万元。

新诺威股票在11月13-17日当周上涨18%,该公司被3家投资机构推荐买入,1家推荐继续持有。高盛重仓持有该公司股票,从2000多万股增持至6亿多股,抢到了新诺威自今年8月以来股价持续上涨的良机。与第二季度末相比,新诺威被高盛国际加仓最多(为2569.25万股),现持仓62313.81万股。

瑞士联合银行&淡马锡

三诺生物被瑞士联合银行旗下基金增持至377.09万股。

持有市值最大的淡马锡富敦投资有限公司看好爱尔眼科,不断加仓至近16亿元市值的该公司股票。

其他

康恩贝、陇神戎发、健康元、益盛药业等个股也被QFII大幅加仓。

生物医药行业是目前QFII唯一一个持股市值超百亿元的行业,证明中国医药行业后市被普遍看好。在第二、三季度的十大行业投资中,QFII增持市值的三大子领域就包括医药制造业(增加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增加57%)。


国内响应<<<


多家公司回购股份


自国家层面提出“活跃资本市场”以来,A股上市公司积极响应。

数据统计,9月1-26日,A股上市公司已累计发布449份回购公司股份相关公告。其中,347家公司的股份回购尚在进行中(包括尚未实施及正在实施),以预计回购金额上限测算,这些公司总投入约389.40亿元。在香港上市的生物医药股尽管多数后市表现欠佳或股价偏弱,也不乏公司手中有现金流,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希望低价回购公司股票。

9月中旬,歌礼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回购股票55万股,回购金额约109.55万港元。这也是9月11-17日该公司连续第五个交易日实施回购。另据不完全统计,9月以来,先声药业、思派健康、创盛集团、亿胜生物科技等多家港股上市生物医药公司亦积极回购股份。至第三季度末,亿胜生物科技、歌礼制药、先声药业均已实施9次股份回购。思派健康、创盛集团则分别实施了5次、4次股份回购。 这些回购公告和部分实施有助于提升股民和机构信心,但价值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还需看相关上市公司的药研实质性进展与上市产品的销售是否达到或超出预期。


未来风向<<<


蓄势反弹长期看好


A股、美股、港股的生物科技股指现均处于蓄势反弹中,是否可持续上涨取决于是否利好不断(如重磅药获批和销售看涨),以及政府层面对创新药价和采购谈判的结果等因素。

各大机构分析师对这波反弹行情各有看法:既有长期逻辑(受益于医药行业大周期行情反转),也有短期催化剂和热点投资主题(增加医药行业的关注度)。各机构对市场的预判并不一致,信息和价值的不对称利于医药行情节奏的演绎。此外,对医药行业估值和机构持仓相对偏低,引发投资者逢低吸纳,无论做长做短都有获利机会。

生物医药行业作为朝阳产业,一直是多数机构长期看好的投资建仓和持股领域,尽管会有阶段性震荡和回撤,但许多基金和投资机构仍长期投入或持有。特别是生物医药蓝筹股,除了增值保值,也有不错的分红及股价上扬机会。这波行情也许不会“昙花一现”,但不排除部分机构见好就收,短期获利后,等待下一波行情再度建仓和增持。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