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糖网内科管理 护航光明未来

发布时间:2023-11-29 13:54:27作者:刘小微来源:医药经济报

基于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1.41亿,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人数不容小觑。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未被告知应该定期进行眼底检查,70%的糖尿病患者从未接受规范的眼科治疗。而DR作为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更是世界四大致盲眼病之一,还可能导致白内障早发和视神经的病变,严重危害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规律筛查糖网,尽早确认诊断


面对庞大的潜在DR患者群,指南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时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筛查有无视网膜病变,此后至少每1~2年进行1次筛查。对于1型糖尿病在12岁前发病者,应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在12岁后发病的可在确诊后3~5年筛查DR,每年1次。其中,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计划妊娠、妊娠者,应先筛查眼底有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眼科首诊时应结合病史问诊、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评估双眼视功能、糖网是否存在及其程度。


优化三级预防,尽早治疗干预


DR作为慢性高血糖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全身危险因素、氧化应激和炎症均参与了该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科学的DR三级预防对于保存视力、减少致盲至关重要。

积极实施一级预防,即优化控制尚未确诊的糖网患者体重、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危险因素,预防患者视力下降;重点关注二级预防,即对轻症DR患者在科学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尽早开展干预治疗;合理开展三级预防,即对已经出现视力障碍的DR患者进行抗VEGF治疗、激光光凝及玻璃体切除手术。

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是DR患者预防视力下降的一线治疗方法。但是激光具有破坏性,治疗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黄斑水肿和周边视野缺损等并发症。因此,应该在DR处于非增殖期时尽早干预,延缓进展。


多类药物用于DR治疗


与PRP相比,药物治疗可对DR发展中的多个阶段发挥作用,能够更好地保留视网膜结构,减少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多个类型的药物对DR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为DR患者制定多元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新视角。

QQ图片20231129135319.jpg

   

1.控制危险因素的药物

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DR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糖、控压、控脂是DR防治的基石,“三控”策略应在早期尽快实施,有助于延缓DR的发生,减缓向增殖期病变转化的进程。

降糖药物 包括双胍类、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噻唑烷二酮类(TZD)、α-糖苷酶抑制剂和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磺脲类、格列奈类、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其中,SGLT-2i对视网膜可能具有独立保护作用,降糖的同时可有效抑制DR的进展。相反,GLP-1 RA可能因快速降糖导致视网膜血管内渗透压速降而增加渗漏,反而有可能促进DR的早期恶化,因此,GLP-1 RA对DR患者的获益还有待探讨。

降压药物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与DR的发展关系密切。因此,抑制RAS的激活不仅有利于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全身风险,还能抑制DR的进一步发展。相关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和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通常多药联用降压可达到理想效果。

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最常用的降脂药之一,早期应用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DR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风险。其他药物还包括降低甘油三酯的贝特类和烟酸类药物。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

抗VEGF药物是目前治疗DR的一线治疗方法,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也是DME的一线治疗用药,能有效延缓DR的进展。与PRP相比,抗VEGF药物可显著降低DR患者黄斑水肿发生率,减少周边视野丢失,但并不能改善视网膜无灌注区的状态。

   

3.皮质类固醇药物

对于DME和抗VEGF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在玻璃体内注射或眼内植入类固醇物质进行抗炎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需要注意长期眼内激素的应用会显著增加白内障和高眼压的概率,因此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合理选择药物。

   

4.中药

糖尿病的自然演变分为郁、热、虚、损4个时期,以气虚阴虚为本、湿热瘀血为变量,可通过微循环的改善来缓解瘀滞状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等多项指南推荐复方丹参滴丸用于DR内科治疗,在改善微循环方面有积极作用。复方丹参滴丸是我国目前仅有的几个获批用于治疗DR的中成药之一,主要成分是丹参、三七和冰片,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散结和调和气血等作用,早期使用可防患于未然,对于糖尿病晚期 “虚损”阶段的患者可有效改善视网膜微循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进而改善微循环障碍、保护视网膜功能。此外,复方丹参滴丸还可降低血脂水平,控制DR的风险因素,在DR的内科治疗过程中对于轻、中度的DR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