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核心增收、研发内卷、体量洗牌:港股18A新赛点

发布时间:2023-11-17 15:46:07作者:李荔来源:医药经济报

前不久,港交所相关负责人在2023生物科技高峰会上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119家医疗健康公司在港上市,涉及新股集资额超过2700亿港元,其中61家公司遵循18A章上市。香港地区已然成为亚洲领先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核心产品增速明显

自2018年4月港交所增加第18A《生物科技公司》规定,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之后,国内不少创新药械企业在港股完成上市。2023年上半年,18A医药类企业的核心产品商业化放量增速明显,重磅管线产品加速推动上市进程,其中,诺诚健华、基石药业、亚盛药业相比上年同期均有近50%的增速,康方生物有接近168%的增速(见附表)。

QQ图片20231117154540.jpg

根据规则,遵循18A章上市的上市公司其股票代码后缀标识“B”,企业如果想“摘B”,必须符合港交所上市规则第8.05条三个要求之一方可申请——盈利测试、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以及市值/收益测试。

顺利“摘B”被视为一家生物科技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指标。根据各公司公告,包括和铂医药、诺辉健康、复宏汉霖等在内的18A医药类上市公司开始依靠销售实现盈利。

另一方面,近两年医药类企业上市有趋缓态势。截至10月15日,今年有6家18A医药类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分别为友芝友生物、宜明昂科、科伦博泰生物、来凯医药、科笛以及绿竹生物。

亏损收窄效能提升

Wind统计,2023年上半年,港股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板块IPO融资为约16亿港元,较去年上半年缩水4亿港元。

再看18A上市公司表现。根据亚盛医药2023年半年报,1-6月营业总收入1.427亿元,滚动环比涨22.38%;毛利润1.2458亿元,环比增长18.01%;归母净利润-4.024亿元,同比和环比都呈正增长。可以看到,公司毛利率(87.28%)对比2022年年终财报有微降,净利率(-281.95%)对比2022年年报的-421.02%有所改善。研发开支为3.098亿元,环比与同比增长均比较稳定。

绿叶旗下博安生物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两款已上市产品的销售稳健增长。上半年,该企业的销售、研发及管理费用率均同比下降,三项费用率合计下降36%;亏损则大幅收窄至1.2亿元人民币。另根据瑞科生物半年报,与上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企业运营支出(研发和行政支出)为3.26亿元人民币,降低约24.41%。

由此可见,一方面,生物科技企业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普遍降低运营支出,提升运营效能,减低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他们均希望加快新品推出速度,尽早实现商业化。

此外,部分企业销售费用增幅较高。如康方生物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4.42亿元,同比增加196%,营销开支增长主要来自于2022年6月获批上市的开坦尼R(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PD-1/CTLA 4)的推广活动。荣昌生物上半年销售费用3.5亿元,同比增加134%,财报显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销售规模扩大,另由于公司商业化能力仍处于前期建设阶段,需持续投入团队建设费用等。合理控制销售费用仍需引起重视。

共性问题不容忽视

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18A医药类企业慢慢实现盈利,但一些共性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一是研发内卷化仍在,针对同靶点、同适应症的抗肿瘤新药申请扎堆。二是短期内创新药的商业盈利能力仍需提升。三是由于二级市场股价波动,一级投资回报尚未达预期,市场谨慎。四是自去年上半年美联储加息以来,市场对于高风险产品的偏好有所降低,港交所也受到了全球资本市场震荡的影响。

小结

虽然挑战重重,但生物制药赛道依然是未来3~5年资本追逐的领域。同时,医械赛道受产品国产化率提升、技术进步、渗透率增加及我国不断加大政策支持等主要驱动因素推动,18A生物科技公司受益于行业大趋势发展。但资金不足、研发能力较弱、实力有限的生物科技企业会逐渐被“独角兽”收购或被淘汰。

(作者系北京市中伦(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长期从事药企港股IPO、跨境投融资咨询服务)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