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药品研发外包入冬 存量竞争灼热

发布时间:2023-11-15 20:52:40作者:本报记者 慕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尽管资本市场热情消退的“寒气”已逐渐蔓延至医药外包(以下简称“CXO”)产业,但产业升级逻辑不变。近日, CXO概念股走强,药明生物、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CXO龙头领涨。在业界看来,CXO板块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整,CXO龙头企业新签项目数量下降,但随着今年下半年生物医药融资逐渐回暖,下游创新需求有望持续改善,将推动国内CXO企业订单增长及产能利用率提高。


“漏斗效应”渐显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华雪蔚表示,专利悬崖接踵而至和创新药研发成本不断上升所产生的矛盾,是CXO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过去几年,企业多方位承接行业发展红利,CXO企业采用横纵向布局、深耕细分赛道、数字化赋能、高附加值转型、加强国际合作、包销服务升级等方式,全方位承担起服务药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重任。

2017年以来,CXO公司纷纷在A股或港股上市融资。自2021年开始,一些创新药企腾出部分产能开展CDM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业务。新的竞争者不断加入,且服务模式及项目经验等方面相近,CRO(医药研发外包企业)行业面临较大价格竞争压力。与此同时,包括药明生物在内的CXO企业进入大订单消化的新周期。今年6月,药明生物在投资者开放日上透露,2023年上半年,药明生物新增订单大幅降低,截至5月底,新增订单为25个,明显低于预期,无法达到往年120~130个的新增订单数量。

一家CDMO上市公司证券事务负责人直言,CXO上承新药研发,下启商业化大生产,在生物医药飞速发展浪潮中孕育而生,是药物研发产业链复杂化、精细化的必然产物。新药研发的巨大需求是CXO行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后者的高效率与低成本反过来又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更为强劲的动力。但当资本热情消退、创新药行业景气度转向下行周期时,多余产能出清的“寒气”也逐渐蔓延至CXO产业。

“目前,制药企业对于CDMO企业的要求已上升到要有产能、成熟的技术工艺、技术人才以及成功的项目交付案例上。CDMO行业‘漏斗效应’逐渐显现,一批企业无法获取新订单,或者项目难以继续开展。”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一些机构人士看来,CXO公司数量众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龙头公司通过并购整合不断扩大公司规模,提升药物一体化研发服务能力和客户覆盖度。但中小企业服务模式较为被动,订单供需信息难以无缝对接,若不能继续强化自身综合研发技术优势及各项商业竞争优势,被替代风险会较高。细分龙头企业议价权优势仍然明显,强者恒强格局在中短期内不会被打破。


海外需求恢复

 

当前,生物医药产业正在积极应对资本理性降温。《医药经济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皓元医药已在前端业务领域大幅扩充产品线,同时在后端业务领域对部分市场需求稳定的产品提前安排生产并备库,公司材料采购等支付金额也相应增加。

CXO行业景气度与创新药赛道息息相关。相比于医药行业整体企业营收增速的放缓,CXO企业营收逐步拐头向上。2023年前三季度,有2家企业的营收跨过10亿元大关,4家企业净利润超过1亿元。其中,阳光诺和净利润增幅最大,为32.72%。同时,皓元医药、美迪西、诺泰生物、阳光诺和、圣诺生物、成都先导、毕得医药、和元生物8家CXO企业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今年前三季度合计投入5.9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74亿元增长25.53%。

工银瑞信基金认为,海外医药创新研发需求逐渐恢复,将推动国内CXO企业订单增长。从行业景气度来看,目前海外投融资呈现逐步活跃的趋势,CXO可能会成为生物医药板块中率先修复的子板块。也有观点认为,虽然CXO的高增速正在回落,但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部分赛道正在出现新的机会,如自免领域、代谢领域和抗衰老领域。

(医械研发外包趋势及全球CDMO十强企业情况详见6-7版)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