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抗菌药使用需点面结合

发布时间:2023-10-25 16:20:54作者:黎东生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关于抗菌药物使用的话题引起业内关注。笔者认为,保障抗菌药物的临床科学应用,需要“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管住医生的“笔”

抗菌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凭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物的使用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对医生的“笔”(即处方权)作了严格规定:医师按照职称级别拥有使用不同级别抗菌药物的权限,严禁医师“越级用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获特殊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获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等,可获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因此,如果要管住抗菌药物的使用,就必须管住医生的“笔”。早前,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3年版)的通知》,规定: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将与医院评审及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和医生晋升挂钩,医院抗菌药使用管理未达标并在规定期限内未达到整改要求的,将影响医院的等级评审。同时,医师职称晋升、绩效收入等也将视抗菌药使用情况而定,对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医师,将视情形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甚至可吊销执业证书等处理。

提高公众风险认知

抗菌药滥用的风险治理需要药企、药店、医院、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行动起来。其中,提高公众认知这个“面”是基础。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些病患对抗菌药没有正确的认识。必须加大对公众的医疗卫生知识宣传力度,特别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基本知识宣传,提升公众的风险认知水平,使公众能够自觉抵制滥用抗菌药的陋习,树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的观念。

实践证明,采用社区宣讲、文字教育、专题讲座、个体指导和定期评价等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社区居民对于抗菌药滥用的风险认知。

(作者系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教授)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