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5 16:05:58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最近,抗体偶联药物(简称“ADC”)领域接连有变。10月23日,科伦药业公告称,旗下科伦博泰近日收到默沙东的书面通知,后者决定终止前者向其授予的一项临床前ADC资产的独家许可,同时不再行使向其授予的独家选择权以获得另一项临床前ADC资产的独家许可。值得玩味的是,10月19日,默沙东以220亿美元的总价打包拿下第一三共的3款ADC药物权益。对此,业界惊讶不已,据当事一方相关负责人向《医药经济报》记者反馈,“连他们内部都颇感意外。”
无独有偶。10月20日,翰森制药发布公告,旗下翰森生物与GSK子公司达成合作,前者将ADC药物HS-20089除中国之外的全球独占许可授权给后者开发、生产及商业化。首付款为85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最多达14.85亿美元。ADC领域频繁交易让人浮想联翩。
平台技术之争
这两年,ADC领域异军突起。2022年,科伦博泰一口气与默沙东签订了3项许可及合作协议,包括已推进至临床阶段的3项ADC资产。据了解,除前述解约项目外,双方另外3项临床阶段ADC资产和4项临床前ADC资产合作并未受到影响,将进一步推动既定项目的后续开发和商业化进程,并探索在其他全新靶点ADC项目的合作机会。
国内ADC领域资深专家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ADC药物开发全球火热,国内尤盛,但从各大案例分析,未来竞争的落脚点会在分子设计、产品组合及临床策略上的差异化路径。”
更深层次讲,ADC交易频发的背后是特色平台的竞争,尤其技术迭代创新加剧ADC市场竞逐,谁能优先出线仍待市场检验。
投资热有泡沫
据了解,2023年一季度,全球ADC药物销售额已突破50亿美元,年内有望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伴随着ADC药物陆续获批上市,引发全球头部药企的极大热情。
继辉瑞宣布430亿美元收购Seagen后,中国ADC项目“出海”更是接连不断。日前,礼新医药与AZ就LM-305项目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首付款共5500万美元。去年,其以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交易将LM-302权益受让,整个ADC领域看似迎来资本竞逐的热潮。
行业内对ADC市场未来前景高度认可,但ADC药物开发同样面临各种挑战。如爱科瑞思在2021年9月天使轮获1.1亿元,目前已立项双药、双抗ADC药物超过6个项目,平均单一项目资金不到2000万元。单项目获资金不足,这是很多企业面对的共性考题。此外,全球首个ADC药物Mylotarg在2000年获批后,“上市-退市-再上市”命运也代表着ADC药物开发和应用的潜在风险。今年,艾伯维、云顶新耀、东曜药业相继砍掉ADC管线。
重塑项目引力
对于这股资本热有所平抑,资深投资者张方宁认为,“中国医药创新含金量提高,可支付的创新、突破性创新及ADC等领域技术平台的创新让资本触角分化。”据她分析,ADC领域创新无论是走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需要有后期的商业化能力,且临床开发可高质量完成欧美等海外注册需求,管理理念、决策机制、人才储备等需形成合力,尤其要做好中长期管线规划,这是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的基础。
当前,国内已有3款HER2 ADC获批上市,分别是恩美曲妥珠单抗、维迪西妥单抗和德曲妥珠单抗。前述专家指出,提高投资吸引力的重要抓手应在适应症上下功夫。如默沙东重金拿下ADC药物B7-H3 ADC瞄准的是SCLC(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肺癌领域,SCLC虽规模不及NSCLC(非小细胞肺癌),但患者也不少。更重要的是,该领域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他认为,“适应症快速获批、临床需求迫切、技术创新升级是吸引资本的前置条件。”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