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4 16:40:38作者:傅书勇来源:医药经济报
日前,北京市医保局发布通知,开展国家组织报送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耗材采购需求。这意味着,继9月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布带量采购公告后,第四批耗材集采进入报量阶段。通知要求,北京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加此次集采,各医疗机构应优先采购集中采购中选产品,制定优先使用中选产品的院内诊疗路径,并按采购合同完成约定采购量。医务人员应在合理诊疗原则下,优先使用中选产品。
规则趋完善
2020年11月,首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开标,集采对象为冠脉支架,价格降幅成为业界关注重点。随后,人工关节和骨科脊柱类耗材相继被纳入国采,价格降幅同样明显。
目前,国家和省级联盟耗材集采同步进行,采购规模逐渐增大,规则渐趋完善,特别是第四批国家耗材集采规定,未中选产品或新获批产品可参照同一产品类别最高中选价的一定比例形成合理价格在各省挂网。不符合以上要求的非中选产品,各省级采购平台应加以约束。另外,纳入本次集中采购但未带量的产品,将由天津市组织开展限价挂网、竞价挂网工作,其他省份参照联动。也就是说,“非中选品种”和“未带量品种”的价格也受到严格管制,形成价格联动。
创新风潮起
在这过程中,具备以下特点的国内耗材生产企业会脱颖而出:
一是创新能力较强、产品质量较高的企业。在高端医用耗材领域,国际品牌仍处于技术领先,价格相对较高,这是未来国家集采的重点。国内耗材企业应加大创新投入,模仿和超越这些高端技术,才能在未来的国家耗材集采中脱颖而出,享受国产替代的政策红利。
二是具有超前研发战略的企业。国内耗材企业务有必要深入研究国内耗材市场格局,对于市场规模较大、价格明显偏高、国外品牌垄断的耗材,可以优先布局研发管线。
事实上,从社会效益最大化角度看,这些领域都将被纳入集采,不仅有利于国内企业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其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患者节省医疗费用,节约医保基金,让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实现更合理和稳定的增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