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3D技术从形似向神似进化

发布时间:2023-10-20 14:45:12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日前举办的2023年医疗器械经济信息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杨华勇教授做了题为《生物3D打印的一些探索与进展》的专题报告。


需求推动变革


据介绍,由于全球器官移植供体数量短缺,等待时间长,组织/器官体外制造的需求迫切,进而推动了新一轮生物3D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不过,目前体外制造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精确设计难、精确成形难、功能诱导难表现得较为突出,亟需新的组织/器官体外制造方法。”杨华勇在报告中指出,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实现多细胞精准排布,目前生物3D打印是实现组织/器官体外精准构建的有效手段。尤其是高精度大通量多材料打印装备及工艺是复杂器官构建的核心支撑技术。国际上,多国都在积极布局,中国起步较晚,但也将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技术。   


未来发展方向


生物3D打印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及生物学科等多学科交叉驱动发展的新技术,近年不断进化。经过增材制造工艺标准制定、一二类医械标准制定的第一阶段后,目前生物3D打印正处于第二阶段(三类医械标准制定)向第三阶段(载细胞增材制造标准制定和细胞体内应用规则与标准制定)过渡。“国内外重大研究表明,生物3D打印精准化、功能化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该技术在再生医学、图像数据与数字模型、体外诊断和生物增材制造工艺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最近应用在新型人造食品方面也引起业界关注。我们团队也在做一些探索,如导电生物水凝胶打印及神经组织工程应用等,都表现出很高的应用前景。”

杨华勇指出,接下来生物3D技术要进一步分析制造工艺、材料和细胞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生物制造标准,提高组织构建重复率;同时注重组织再生的结构-功能关系,尽快从结构上的相似通过探索性研究进化到具备功能的神似,让制造出的结构具备组织的部分功能,向生物功能实现方向发展。


QQ图片20231020144439.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