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裁员潮席卷海外药企

发布时间:2023-10-07 14:37:15作者:张安安 编译来源:医药经济报

据行业媒体Fierce Biotech统计显示,截至9月22日,共有137家药企官宣裁员,其中9月有5家,达今年裁员数最低点。2022年,全年药企共裁员119家,而今年8月已超过此历史记录。具体来看,今年2月、3月与8月是裁员高峰,裁员药企分别达24家、20家与23家。


9月五家裁员药企


9月22日ImmunityBio:临床阶段的精准肿瘤学公司,其IL-15新药Anktiva+卡介苗联合用于膀胱癌治疗于今年5月被FDA拒批后,公司股价下跌。本次解雇了约50名员工,这是其不到一年内的第二次裁员。

9月20日 NightHawk Biosciences:专注于开发医疗对策以对抗新兴生物威胁的生物技术公司。公司宣布放弃自研业务,将重点放在其CDMO部门。

9月19日Fresh Tracks Therapeutics:专注于自身免疫的生物技术公司,将停止所有开发项目,并在10月初解雇大部分团队成员,董事会还终止了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职务。

9月18日Kinnate Biopharma:肿瘤生物技术公司,目前已经裁掉了70%的团队人员,以削减运营费用,留下大约28名全职员工。

9月12日2seventy bio:蓝鸟生物分拆公司,由于竞争对手的药物使其已获批准的细胞疗法面临压力,正在裁撤176个职位,占总员工数40%。


改革刻不容缓


行业专家Rita Numerof分析,目前的趋势令人担忧,预示着制药行业未来将面临更加困难的时期。这也给制药公司高管敲响一记警钟:改变旧有经营方式刻不容缓。以8月经历大规模裁员的百健为例,其出台了一项“Fit for Growth”计划,将在未来几年内解雇约1000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11%。百健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A. Viehbacher表示,“公司业务正在转型,资源将转移到能创造最大价值的领域。”

8月17日,德国药企巨头拜耳旗下的细胞治疗公司BlueRock Therapeutics宣布,公司裁掉约50名员工。公司发言人表示,为了将资源集中在优先项目上,将在纽约、多伦多和马萨诸塞州剑桥等地裁员约12%。

其他医药巨头也陆续公布了裁员数量:赛诺菲在印度的两个疫苗生产基地裁员约800人;安进宣布计划裁员450人;辉瑞加州裁员196人;武田管线调整削减186人等。不少大药企都开始采取类似的措施来重新考虑其业务战略、削减成本并增加储蓄。

Numerof发布的《2023年全球制药展望》报告指出,疫情的余震加强了行业对供应链挑战的关注。制造商将加大力度将关键供应链要素回流,以控制端到端供应、质量和成本,同时努力满足监管机构更严格的要求。据预测,美国与欧盟都将对制药行业进一步从严监管。

在美国,预计药品福利管理机构和药企对药品价格的争议将继续加剧,与此同时,政府将持续推进创建新的医保报销方式。尽管面临多方博弈,制药商与医保服务提供商等在数据共享和真实世界证据方面的合作将会增加。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