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依达拉奉:再洗牌金额速降

发布时间:2023-10-07 14:26:45作者:本版特约撰稿:张建忠来源:医药经济报

PDB数据显示,2022年,样本医院依达拉奉销售金额为0.94亿元,全国公立医院购药金额约3.14亿元。2017-2022年,依达拉奉销售金额呈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的趋势。

销售降势从慢到快


过去6年数据显示,2017年依达拉奉样本医院销售金额达最大值,为11.17亿元(全国公立医院购药金额约37.31亿元),相比2016年下降5.1%,而销售数量增长9.2%。2018年和2019年,销售金额分别下降14.2%和12.2%,销售数量也分别下降了4.5%和10.3%;2020年,随着监管措施的强化,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分别大幅下降72.0%和70.4%;2021年,继续分别下降26.3%和30.3%;2022年,再次分别下降46.1%和54.7%。

相比2017年,依达拉奉2022年的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总体下降了91.6%和92.0%,足见纳入重点监控目录对医院终端销售影响之巨大。

单价走出波浪线

从平均单价可以看出,近六年依达拉奉的单价呈先降后升相对稳定的态势,2022年其单价相比2017年还上升了4.8%。2022年6月,依达拉奉被纳入第七批国家集采,它也是该批次集采中唯一一个被纳入国家第一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的品种。第七批国家集采 2022年7月公布中标结果,2022年11月开始落地实施,可以预见,2023年其单价将大幅下降。

市场占比节节走低


从依达拉奉在脑血管病用药中的销售金额占比看,其占比逐年快速下降。2017年的占比最高,达到11.1%;2018年至2022年,占比分别仅为10.4%、9.3%、3.7%、2.6%和1.5%。2022年,其在脑血管病用药中的销售金额占比为第18位。

从销售数量占比看,其占比也是逐年快速下降。由于单价稍高,其销售数量占比远远低于销售金额占比。随着依达拉奉纳入集采后实施中标价格,其销售金额的占比将会更低,而销售数量占比很大概率会反弹。

9家企业中标国采


在第七批国家集采中,依达拉奉注射液20ml:30mg规格有9家企业中标,吉林省博大制药3.788元/支,山东罗欣药业4.46元/支,福建天泉药业4.8元/支,哈尔滨三联药业4.8元/支,齐鲁制药6.0元/支,扬子江上海海尼6.0元/支,江苏正大丰海6.27元/支,吉林省辉南长龙8.65元/支,昆明积大制药8.7元/支。同规格中标最高价为最低中标价的2.3倍。


集采洗牌格局生变


随着中标价格在2022年11月开始实施,2022年销售数据显示,福建天泉药业、哈尔滨三联药业、江苏正大丰海、齐鲁制药、山东罗欣药业、扬子江上海海尼6家企业20ml:30mg规格的销售金额均较小,且平均价格与对应规格的产品中标价基本相同,因此这6家企业可能是中标后才开始在样本医院销售。

而吉林省博大制药、吉林省辉南长龙、昆明积大制药3家企业20ml:30mg规格在执行中标价之前就有较多的销售额,所以平均价格也高于对应规格的中标价。例如,吉林省博大制药20ml:30mg规格的销售金额占比为10.0%,排名第3位,其2022年平均价格为69.45元/支,中标价格为3.788元/支,降幅达94.5%。从2023年开始,9家企业全面执行集采中标价,其平均价格将与对应规格的中标价基本相同,但份额变化尚需拭目以待。


前三企业面临挑战


从企业的销售看,2022年在样本医院销售依达拉奉注射液的企业共有16家,其中,江苏正大丰海、先声药业和吉林省博大制药3家企业位居前三,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39.3%、19.4%和17.8%,合计占比76.5%,占主要份额,其余13家销售金额占比合计为23.5%。

从平均单价可见,江苏正大丰海、先声药业和吉林省博大制药这三家企业的价格并不是最低的,单价高的产品销售总额更高,体现了市场先入者的优势及其超强的市场营销能力。不过,先声药业本轮集采未中标,预计其占比将下降,而中标企业的销售数量会上升至80%左右,江苏正大丰海和吉林省博大制药在样本医院比较高的市场份额也会被其他中标企业分享。


QQ图片20231007142622.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