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成药企IPO失利析因

发布时间:2023-10-07 10:50:23作者:邓勇 高薇涵(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法商研究中心)来源:医药经济报

自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设立以来,有许多极具竞争力的中成药企业谋划在此上市。但自2022年以来,包括天济草堂、华创合成、汇群中药、威门药业在内的多家知名中成药企业冲击北交所IPO宣告失败,撤回了相关申请材料。

北交所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新平台,对有上市意愿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分析上述中成药企业冲击北交所失败的经历,总结其失败原因,或可对北交所的上市要求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为中成药企业今后再次冲击上市积累经验。

上市遇挫原因

第一,公司组织机构存在问题,实控人存疑。倘若在报告期内作为中药企业核心人员职务发生频繁变动或辞职,很可能会在市场层面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企业财务制度规范缺失,财务风险过大。上市失败的中成药企业的财务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在不同销售模式之下,对于订单获取来源、产品价格波动、贸易业务波动、线上销售、收入季节性波动等方面问题未做合理解释;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大额现金交易及业务员个人卡收款等财务不规范情况;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等库存商品的名称、金额、数量、单价等信息披露不充分,申请上市前三年内库存商品余额波动较大且未说明合理性;财务情况潜藏较大监管风险且并未作出合理解释。

第三,监管趋严,业务法律风险大。目前中药材质量监管形势愈发严格,中药的产品质量标准也更加严格,部分中成药企业在上市信息披露中对本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制度及该制度的运行状况并未进行详细说明,外部监管法律风险难以明确;有的中成药企业的产品原材料包括来自穿山甲、鹿茸片等受保护的珍惜野生动物,相关原材料能否随企业业务扩张无风险地稳定供应并没有合理解决方案。

第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不足,难以实现差异化竞争。北交所以更加重视以创新、品牌力为主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著称,因此要想冲击北交所上市,企业应当着重展现其品牌影响、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所能够带来的市场差异化优势。

第五,企业运营链条不稳,持续发展能力弱。中成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客户与供应商重合、产品经销商频繁变动的情况,与企业合作的市场伙伴缺乏稳定性,导致这些中成药企业的运营模式及运营能力遭到质疑。

第六,保荐机构能力参差不齐。在部分企业IPO申请时的证监会反馈意见中可以看出,这些中成药企业公司涉及很多上市风险问题,保荐机构、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未作出合理解释或提出改进意见,导致证监会发审委对一些重要问题存在疑问,从而阻碍上市进程。

应对策略思考

明确企业定位,及时应对禁止性规定。为冲击北交所上市,企业应当预先对自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本企业是否符合“专精特新”潜质。若符合相关要求则应当依照北交所相关规则进行预先审查,提前规避相关禁止性规定,为企业上市扫除前置障碍。

强化财务控制及合规运营。针对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做好财务控制,准确披露财务信息。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最大化发挥审计的作用,并设立财务数据监督系统,实时跟踪异常动态变化,记录和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更正。而在法律风险方面,合法合规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坚持,更是企业上市时的金科玉律。

伴随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针对科研创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科研创新能力开发变得更加重要,科研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得不可替代之地位。

提升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应适当扩展企业经营业务,多业态发展以降低上游供应商波动造成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还应当重视国家政策动态,对企业发展作出前瞻性规划。

做好充分准备应对风险。在上市申报过程中,除了选择信誉好、专业强的保荐机构外,也要脚踏实地,确定更加可行的融资目标,并做好面临上市失败以及上市融资不利等情况的应对措施,对相关应对措施的可行性也要进行细致分析和信息披露。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